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
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吴泳所作,名为《八声甘州·寿魏鹤山》。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豪放的情怀和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两句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泸水景象,通过“牂牁”和“汹鸣鼍”的拟声词,传达了江水奔腾、气势磅磅的情景。
"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三句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仰望和赞誉,以及英雄在历史上的杰出表现。这里的“虎节”指的是英雄的事迹,而“鲸波”则是比喻巨浪,一起描绘了一幅英雄威武、民心所向的图景。
"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两句说明了即使没有看到军队的旗帜,但民众的心态已经趋于和谐。这里的“元戎”指的是军队,而“羽葆”则是军旗的装饰物。
"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两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他们的英名不需要等到官方的认可,就已经广为人知。这里的“李牧”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名将,而“廉颇”则是古代著名的勇士。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三句则转向了对边疆地区的关心和对英雄人物能够共同渡过难关的期待。这里的“边陲以北”指的是边远的地方,而“亡楫中河”则是比喻失去控制的船只,需要英雄来掌舵。
"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两句通过对缆绳的比喻,表达了对英雄人物能够稳固地把握局势的渴望。这里的“纵缆”是指没有束缚,而“头襦尾”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牢固的状态。
"□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忠诚和壮志的赞美,以及自己也想要像他们一样,有所为而奋斗的愿望。这里的“一襟忠愤”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满怀壮志的情感。
最后,"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两句则是词人对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的期待,不应该坐视不理,而应当像长久地宴请嘉宾一样,与英雄共度时光。
这首《八声甘州》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英雄事迹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壮志未酬、英勇就义的向往。
张侯写梅悬素壁,梅下横铺八尺席。
瑶台雪罨黄琉璃,清气逼人禁不得。
而我偃卧于其间,深院日长轰鼻息。
梦魂恍恍江南游,白云茫茫四无极。
蹇驴独跨蹄蹴冰,长笛横吹声裂石。
素鸾舞月夜昏黄,老鹤叫霜天惨黑。
豪气直压孤山翁,不知身是红尘客。
觉来瞪目看梅花,苦忆江南心恻恻。
自从书剑赋长游,玉窗梅花几狼籍。
是时梅实金丸光,玉纤捧碗调冰浆。
纵吸此花霜雪意,洗我五色文字肠。
微名缚我何时了,见梅空忆江南好。
不如两翼搏天风,九点峰前一飞鸿。
所南画兰不著土,昔痛中原落夷虏。
淮南濠上真龙飞,大明一统开洪武。
从此兰生始著根,所南英魂亦呼舞。
此兰不知画者谁,幽篁奇可相为伍。
萧萧凉月浸湘川,烨烨光风转玄圃。
似有芳香扑鼻来,袭我衣裾拂尊俎。
不惹胭脂坡上尘,只归翰墨林中谱。
援琴欲弹不忍弹,空谷佳人心最苦。
抱素凝和三十年,国香将吐犹未吐。
江蓠揭车不入群,万古知心赖尼父。
抚图握笔驱天风,天风吹春满天下。
将军跨马拥戈矛,壮士驱车久未休。
一纸捷书期早至,黄金铸印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