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出世和高洁,通过对比现实与清净的生活,表达了出家人对尘世的超脱与对心灵净化的向往。首句“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即点出了诗人对于这位僧人的深切赞赏和理解。“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显示了僧人从尘世中的官职解脱出来,选择了一种更为精神的生活方式。接着,“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则是对这种选择的肯定,认为这样的生活能够带来心灵的澄明和内心的喜悦。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通过对香气和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中随后提到的往昔战事和朝廷荣耀,都是为了突显僧人现在选择的平静生活与过去的繁华对比。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表明尽管世人不理解这种出家的选择,但这位僧人的智慧和修为却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紧接着,“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则是对僧人在皇宫中的活动进行了描绘,显示其地位尊贵。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通过细节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既庄严又神圣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僧人在宫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但随后,“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则是诗人表达对这位僧人的怀念之情,虽然僧人选择了出家,但诗人仍然记挂着他,并希望能够追随他的足迹。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哀叹,以及对未来重逢之日的期待。“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结束了全诗,以一种飘渺的意境和深远的相思情怀。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写,以及与尘世荣耀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位僧人的崇敬和不舍,以及对于未来可能的重逢所持有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