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病中·其三》
《春日病中·其三》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古风

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

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

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

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

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

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

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

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

北风不解阴,毒烈变倏忽。

南风不解晴,满屋湿蒸郁。

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

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伍瑞隆在春日患病期间对自然现象的深切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连续降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界规律的思考。

首句“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点明时间背景,描述了连续102天的雨水,跨越了春季与夏季的交接。接着,“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表达了诗人因雨无法外出的无奈与困顿。随后,“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揭示了连续降雨导致的自然界秩序混乱,难以分辨天气变化的正误。

接下来,“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对比了连续降雨与干旱交替出现的现象,暗示了自然界的不稳定。而“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则表达了对今年春天本应温和气候却再次遭遇大雨的感慨。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描绘了从惊蛰到春分这段时间内,雨水持续不断的景象。通过“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等细节,展现了雨水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损害。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雨水可能与当地的风物有关联。然而,“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指出南北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表达了对上天行为的困惑与质疑,而“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则流露出对未来天气的忧虑与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连续降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三鲍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

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

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

请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0)

病起十首·其二

薄有桑麻在北溪,辎车悬了驾鸡栖。

专房安得莫愁妾,同穴除非法喜妻。

绒挂屋梁聊藉草,萤穿窗隙胜然藜。

谢公虚下闻筝泪,输与刘伶醉似泥。

(0)

□□□□·其二

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

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

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0)

挽蔡遵府阁学二首·其二

俱侍清光迩,相看素发稠。

已拚老聃去,尚意孔戣留。

雌甲何其厄,同庚只么休。

龙钟不出户,持此诔新丘。

(0)

挽闽漕章吏部二首·其一

邂逅曾倾盖,殷勤许制铃。

荣枯一炊黍,聚散两浮萍。

方喜占郎宿,俄惊陨使星。

遥知华表路,新种短松青。

(0)

挽林焕章二首·其二

束帛徵诸老,深衣立一儒。

乡人偕猎较,童子共风雩。

屑屑羞来往,兢兢迨举扶。

自惭衰竭久,书墓觉词芜。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