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
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
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
请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
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
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
请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开篇“诗境千梅匝草堂”,草堂四周种满了梅花,梅花盛开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景致,充满诗意。接着“参军今又课梅忙”,这里的“参军”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某位官员,而“课梅”则是一种对梅花的赏析和鉴赏,显示出主人公对梅花的喜爱与专注。
下片“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诗人似乎在回应那些模仿他诗风的人,或是感叹乡人都在谈论着某位名叫季方的人物,可能是在讨论诗歌或文学。紧接着“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这里的“处士”指的是未出仕的读书人,他们往往生活贫困,体验到“骨寒”的孤独与冷清。而“老夫”则是诗人自称,因为鼻子不通气,但仍旧能闻到梅花的香味,表达了他对梅花之美的深刻感受。
最后两句“请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诗人在邀请读者或朋友从他的诗中挑选出最能代表其风格、令人震撼的话语,并将这些话语融入到音乐之中,创造出美妙的乐曲。这里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与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以及对诗歌鉴赏和生活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他对自然美、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感。
南国清明节,折柳送行人。
汀洲满眼香草,斜日奈何春。
西望清流关外,千里庐阳山色,碧玉竞嶙峋。
明日摇鞭去,暮雨宿何村。濡须坞,肥水戍,几移军。
紫髯已远,八公草木怨咸秦。
转眼兴亡六代,残劫依稀半局,凭吊足伤神。
莺老春归矣,莫怨又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