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其二》
《□□□□·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

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

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0)
注释
间或:有时候。
击强:强势。
非果弱:并非因为软弱。
束湿:束缚松懈。
自然严:自然严谨。
吏畏:官员畏惧。
三风训:三种不良风气的训诫。
蠲:减免。
榷盐:调整盐价。
时与:时常对待。
青油宾:对平民以礼。
唯诺:谦恭应答。
白屋士:寒门士人。
悬知:料想。
铃阁:官署。
清如水:清廉如水。
瓜李:比喻小事,指嫌疑。
远嫌:避免嫌疑。
翻译
有时强势并非因软弱,未曾束缚也能保持严格自律。
官员起身只因畏惧三种不良风气的训诫,首先为百姓减免赋税再调整盐价。
时常对平民以礼相待,尤其对寒门士人谦逊有加。
可以预见,官署清廉如水,即使细微之事也避免嫌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为政之道的深刻理解。

“间或击强非果弱,未尝束湿自然严。” 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分寸感,不可以一味蛮横,也不能过于软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这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

“起惟吏畏三风训,先为民蠲再榷盐。” 这里强调了作为官员要敬畏于民,以身作则,对待百姓要有如同对待亲人一样的关怀。"三风"通常指的是礼、义、廉,这些都是古代官吏应当遵循的基本品德规范。

“时与青油宾唯诺,尤于白屋士劳谦。” 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于待人接物的态度。"青油宾"和"白屋士"分别象征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诗中强调无论是对普通百姓还是对知识分子,都应该持平等之心,体现了一种宽广的胸怀。

“悬知铃阁清如水,瓜李虽微亦远嫌。” 这两句描写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悬知"即是悬挂知识,"铃阁"则是一种古代宫殿中的建筑结构,这里象征着高洁的居所。而"瓜李虽微亦远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自守的追求,即便是在生活的小事上,也要有远离贪欲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传达了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和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是一篇融合了儒家思想与个人情操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再过郾城示伯玉知几

三年两度过溵阳,鞍马红尘道路长。

花月不应知我老,溪山也解笑人忙。

朔风凛凛频惊坐,夜雨萧萧偶对床。

他日水南营葬地,愧无遗爱在桐乡。

(0)

得友人书

闻有书来喜欲狂,紫芝眉宇久难忘。

别离惟叹我头白,诗句屡成君马黄。

公干羁栖犹洛下,孔明高卧尚南阳。

冷官领取閒中趣,远胜区区梦蚁忙。

(0)

修城去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绩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绩。

(0)

挽张代州词

砥柱堂堂阅溃川,谏书一纸力回天。

两朝眷倚传龟玉,五郡欢谣被管弦。

茇舍棠阴馀旧绿,夜台松月耿孤圆。

行人漫洒碑前泪,谁识颜公是地仙。

(0)

春雨二首·其一

山市人归暮雨飞,倚筇久立看檐霏。

乍来势若悬麻密,暂止声如鼓瑟希。

砌下蚁归低赤帻,帘间燕入湿乌衣。

今宵客梦知安稳,厌浥新凉到枕帏。

(0)

郾城道中

北风惨澹扬沙尘,郾西三日无行人。

十村九村鸡犬静,高田下田狐兔驯。

昨朝屏息过溪口,知有白额藏深榛。

赤子弄兵更可恻,路旁僵尸衣血新。

野叟伛偻行拾薪,欲语辟易如惊麇。

瘦梅疏竹未慰眼,只有清泪沾衣巾。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