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修城去》
《修城去》全文
金 / 赵元   形式: 古风

修城去,劳复劳,途中哀叹声嗷嗷。

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

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

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

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

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

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

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

君不见得一李绩贤长城,莫道世间无李绩。

(0)
鉴赏

这首诗《修城去》由金代诗人赵元创作,深刻描绘了古代战争背景下,人民为修筑防御工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悲惨命运。

开篇“修城去,劳复劳”,点明主题,揭示了修筑城墙的艰辛与反复。接着,“途中哀叹声嗷嗷”描绘了修城过程中人们的痛苦与无奈,反映出劳动者的辛劳与社会的苦难。诗人通过“几年备外敌,筑城恐不高”、“城高虑未固,城外重三壕”等句子,展现了修筑城墙的不易与对安全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城墙可能无法抵御真正的敌人。

“一锹复一杵,沥尽民脂膏”形象地描绘了修城的艰苦过程,民脂膏比喻人民的辛勤汗水与财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接下来,“脂膏尽,犹不辞,本期有难牢护之”则强调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安全,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义无反顾的决心。

“一朝敌至任推击,外无强援中不支”揭示了修筑城墙的目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即使城墙再坚固,也难以抵挡外来侵略者的攻击,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最后,“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无数家庭因此而破败,生灵涂炭。

“敌兵出境已踰月,风吹未乾城下血”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血腥与持久,即使战事结束,战场上的惨象仍历历在目。而“百死之馀能几人,鞭背驱行补城缺”则反映了战争后幸存者寥寥无几,他们被迫继续参与重建工作,生活更加艰难。

结尾“修城去,相对泣,一身赴役家无食”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而“城根运土到城头,补城残缺终何益”则反思了修筑城墙的意义与效果,似乎无论人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最终的悲剧结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战争背景下人民的苦难与牺牲,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赵元以诗人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人民的敬仰与同情。

作者介绍

赵元
朝代:金   字:宜之   号:愚轩居士   籍贯:定襄

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禄,号愚轩居士。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猜你喜欢

承庄定山和答过访之作七律再用前韵寄意八首·其五

一环青带九溪斜,小小当湖景亦佳。

云影天光千万状,夕阳茅屋两三家。

桔槔尽日分来派,坛杏何年始放花。

痴坐东吴毡任冷,春风留得脸边霞。

(0)

送沈刚夫偕吴绅赴南监七首·其五

烂熟思来寝已安,白头那厌一毡寒。

送君翻有留君意,更把长江仔细看。

(0)

梯云楼

耸压西林势渐高,诸峰眼见似儿曹。

天阶缓步何愁到,诗眼宽来不尚豪。

黄石村庄添伟观,壶公山景自周遭。

主人头白归来日,宵汉联翩数凤毛。

(0)

楚使来聘二首·其一

斯文衡鉴愧多贤,云水天催未了缘。

衡岳风光劳梦想,洞庭秋色可谁专。

直期心醉千山景,不用诗留万口传。

何处明珠偏照乘,试留吾网白重渊。

(0)

自庆五十和顾能见赠五首·其五

百年今已半,更作万年期。

且了男儿事,宁求举世知。

秋林初返照,篱菊正开时。

满引杯中酒,还吟自庆诗。

(0)

上三坂滩

舟子挐舟日叫号,北风吹面利如刀。

欲知世路难还易,三坂滩头看着篙。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