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通窈窕,虚牖纳嶙峋。
于小偏得趣,惟清不受尘。
光含月淰淰,质拟玉璘璘。
蓦遇苏公买,仇池可结邻。
洞房通窈窕,虚牖纳嶙峋。
于小偏得趣,惟清不受尘。
光含月淰淰,质拟玉璘璘。
蓦遇苏公买,仇池可结邻。
此诗描绘了一座小巧玲珑的洞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清雅之气。诗人以“洞房通窈窕,虚牖纳嶙峋”开篇,将洞房的幽深与窗户的开阔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内外交融的空间感。接着,“于小偏得趣,惟清不受尘”两句,点明了尽管空间不大,但其中却能寻得乐趣,且因环境清幽而不受世俗尘埃的侵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光含月淰淰,质拟玉璘璘”描绘了夜晚洞房内月光如水,映照在屋内,仿佛玉石般晶莹剔透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清雅的氛围。最后,“蓦遇苏公买,仇池可结邻”则以典故引入,暗指自己如同苏轼一样,遇到了心仪之物(此处的“小玲珑”),并愿意与之为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小玲珑洞房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雅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