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
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
这首诗以镜与影、我与君的关系为喻,探讨了人生、存在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镜像的映照,揭示了自我认识的复杂性与相对性。
“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镜子映照出人的美与丑,反映了个体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这里,“君”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外在表现或社会角色,“妍”指美好,“拙”指不足或缺陷。这句诗强调了镜子作为观察自我的工具,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的面貌。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这里诗人引入了多个镜子的概念,意味着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审视自己,都能得到独特的认识。每个镜子(或视角)都反映出不同的“我”,这些镜像虽各具特色,但都是真实的自我映射。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这句话表达了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如同镜子中的影像一样,自我认知也是多面且变化的,没有单一的“最佳”状态可以让人感到满足或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诗人反思生命历程中的聚散离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无论是相聚还是分离,都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这里“君”与“我”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表明了个体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比较,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局限;同时,这种比较也可能带来自我价值的消解。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至人术”可能指的是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或途径。诗人认为,尽管人们追求自我完善,但最终可能发现没有绝对的方法能完全避免内心的波动或外界的影响。水火的比喻暗示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镜像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感慨。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反思,个体逐渐理解并接纳自己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痛苦与挣扎,但最终会找到一种平衡。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 最后一句以自然界的变化为喻,强调了万物生长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无论树木的叶子是新生还是凋落,它们都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普遍态度:接受变化,保持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镜像与自我认知的隐喻,探讨了个体在生命旅程中的自我发现、成长与接受的过程。它不仅触及了哲学层面的思考,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潘郎老也,河阳镜里,换尽愁丝。
盼断鹿车何处,奠椒桨、泪染鹃枝。
漫今生、好梦缔将离。
问当初、谁共凄凉月,恁无端、如此分携。
应是封侯无骨,人閒难著情痴。
惆怅离鸾歌罢,斜阳片碣,彤管留题。
祗恐双鱼信杳,夜台深、难寄相思。
待何年、同息汉阴机。
纵输君、环佩归来早,算飘零、一样天涯。
碎雨淋铃听惯,声声递入秋帏。
《青山湿遍.余初娶于舅氏,妇陈结缡甫五月,昙花遽遗,榇尚旅殡吴淞十五年。断梦夜长,追忆黯然销魂矣。纳兰容若往制此,谓写黄门之哀,龙壁山人、金梁外史、半塘老人俱和之。悼往伤今,辄复继声。词成覆读,不知是字是泪也》【清·张尔田】潘郎老也,河阳镜里,换尽愁丝。盼断鹿车何处,奠椒桨、泪染鹃枝。漫今生、好梦缔将离。问当初、谁共凄凉月,恁无端、如此分携。应是封侯无骨,人閒难著情痴。惆怅离鸾歌罢,斜阳片碣,彤管留题。祗恐双鱼信杳,夜台深、难寄相思。待何年、同息汉阴机。纵输君、环佩归来早,算飘零、一样天涯。碎雨淋铃听惯,声声递入秋帏。
https://shici.929r.com/shici/NaAfyEw.html
寻幽未觉羊裘冷。寒夜开三径。笛声惊醒翠禽飞。
摇动濛濛香雪一千枝。天风吹上王山月。
照见金杯凸。为谁展画立徘徊。
似有风鬟雾鬓隔花来。
南岭海北春飙早,是处饧箫腊鼓。
红灿木棉,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春思良苦。
待■风信至,那时说与。只恐见时,相看脉脉更无语。
过尽韶华几许。叹被冷香销,倚楼何处。
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朝朝暮暮。
算只有东风,知人心绪。便向东风,再寻梦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