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苦,平城苦,七日不食能彀弩。
围开一角幸有神,女嫁蛮中不犹愈。
锦车千乘送蛾眉,玉颜羞杀舆中姬。
姬虽已羞汉未足,乌孙又听歌黄鹄。
平城苦,平城苦,七日不食能彀弩。
围开一角幸有神,女嫁蛮中不犹愈。
锦车千乘送蛾眉,玉颜羞杀舆中姬。
姬虽已羞汉未足,乌孙又听歌黄鹄。
这首诗名为《平城苦》,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以“平城”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困苦与无奈。开篇即以“平城苦,平城苦”点出主题,强调了平城之地的艰难处境。接着描述了在围城七日无法进食的情况下,人们仍能使用弩箭进行防御,这既是对当时战况的写实,也体现了人们的坚韧与智慧。
“围开一角幸有神,女嫁蛮中不犹愈。”这两句表达了在绝境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渴望,即使被迫将女儿嫁到蛮族,也比被围困要好。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牺牲。
“锦车千乘送蛾眉,玉颜羞杀舆中姬。”这里通过华丽的车辆和美丽的女子,反衬出战争对女性的摧残。女子们被迫离开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甚至可能面临更残酷的命运,这种情境让她们感到羞愧和悲哀。
最后,“姬虽已羞汉未足,乌孙又听歌黄鹄。”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战争不仅对个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引发民族间的误解和冲突。通过引用“黄鹄”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反思。
整体而言,《平城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金明池道绿阴稠,万点颠忙正可愁。
马上只贪看舞雪,不知飞满帽檐毬。
俯首举尾拳一蹄,掣缰欲嗅骄不嘶。
奚官耸肩两足垂,意皃自与造父齐。
鸡目麟鬐凤皇臆,玉山禾远未容食。
籋云追雹有馀地,置之画图人岂识。
精神权奇孰可班,当在白兔青龙閒。
君知此马从何来,龙眠胸中十二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