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龙汉度无涯。
暂来演道明光殿,归去乘跷太上家。
帝简赐歌旌火枣,世人何处访桃花。
到山若赴昆崙会,还控青鸾白凤车。
闲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龙汉度无涯。
暂来演道明光殿,归去乘跷太上家。
帝简赐歌旌火枣,世人何处访桃花。
到山若赴昆崙会,还控青鸾白凤车。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返回仙境的场景,语言优美,意境超脱。开篇“闲倚天台看曙霞”即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天台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道教神话相连,这里也被赋予了仙界的色彩。“自然龙汉度无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归去仙境的羡慕和赞美之情,龙汉指的是银河,无涯意味着没有边际,无尽的宽广。
“暂来演道明光殿”这一句透露出友人的降临是为了传播道教的智慧和光明,而“归去乘跷太上家”则进一步强化了友人仙界身份的神圣与崇高,跷指的是仙人乘坐的云气或祥云,太上家则是最高境界的象征。
帝简赐歌旌火枣,是对友人的荣耀和道教仪式的一种描绘,世人何处访桃花,则是在问凡人又怎能寻觅到如友人一般的仙境之美。最后,“到山若赴昆崙会,还控青鸾白凤车”则是对友人归山的描述,昆崙山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此处化用为友人归去的地方,青鸾白凤车更增添了一份仙界之旅的神秘与庄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超脱尘世、回归仙境的美好祝愿。
喧喧拥鼓吹,簇簇森列驺。
仪卫一何雄,为是临边州。
却顾居中人,未免多惭羞。
据案阅文牍,琐细剧毛輶。
所列非一绪,强半因徵求。
上以供长官,下为胥吏谋。
闲及民生者,具文泛且浮。
空见日扰扰,火急疲置邮。
旧学竟安在,徇俗为苟偷。
胡不自引退,草衣归田畴。
晨雪欲渐霁,出门念何之。
山墅此轩豁,屡来诚不辞。
当户照高梅,繁花何离离。
念此谁护植,磊落寒犹姿。
草木交冬春,颇似穷居时。
骨干苟不立,何由待华滋。
抚树再三叹,为汝发歌词。
人生有本志,憔悴复奚为。
微霜酿白露,一夜成新醅。
树叶沾之红,直如不胜杯。
缤纷缀水面,渔人为徘徊。
我顾谓渔人,何用多疑猜。
清溪八九月,那有桃花来。
相闻百里外,其山类天台。
中有双美姝,非复人间才。
题诗不用楮,红叶拾莓苔。
倘有相思句,可能为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