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霜酿白露,一夜成新醅。
树叶沾之红,直如不胜杯。
缤纷缀水面,渔人为徘徊。
我顾谓渔人,何用多疑猜。
清溪八九月,那有桃花来。
相闻百里外,其山类天台。
中有双美姝,非复人间才。
题诗不用楮,红叶拾莓苔。
倘有相思句,可能为我媒。
微霜酿白露,一夜成新醅。
树叶沾之红,直如不胜杯。
缤纷缀水面,渔人为徘徊。
我顾谓渔人,何用多疑猜。
清溪八九月,那有桃花来。
相闻百里外,其山类天台。
中有双美姝,非复人间才。
题诗不用楮,红叶拾莓苔。
倘有相思句,可能为我媒。
这首清代赵沅的《霜叶》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首句“微霜酿白露,一夜成新醅”写出了霜降后清晨露水凝结成霜的清新变化,犹如新酿的米酒。接下来,“树叶沾之红,直如不胜杯”形象地描绘了霜打过的叶子变得通红,仿佛不堪重负的酒杯,色彩鲜明。
“缤纷缀水面,渔人为徘徊”描绘了霜叶飘落在水面,引得渔人驻足欣赏,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诗意。诗人以“我顾谓渔人,何用多疑猜”表达对渔人的邀请和对自然美景的共享之情,暗示不必对眼前的美景感到惊奇。
“清溪八九月,那有桃花来”进一步点明季节,强调这不是桃花盛开的春天,而是秋日。诗人又借“相闻百里外,其山类天台”描绘远处山峦如仙界般的景色,暗示其中有超凡脱俗的意象。
最后两句“中有双美姝,非复人间才”以神秘而美丽的女子隐喻霜叶中的自然之美,非人间所有。诗人以“题诗不用楮,红叶拾莓苔”表达对这种美的珍视,不愿用纸笔记录,而是选择红叶和莓苔作为自然的载体。结尾“倘有相思句,可能为我媒”则寄寓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深深眷恋,期待它能成为传达情感的媒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霜叶这一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超凡之美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