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余靖所作,名为《荔支亭》。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荔枝的奇特之处。下面对其进行鉴赏:
"虚亭何所赏," 这一句开篇即设置了一个场景,虚空的亭子里,似乎有某种值得欣赏的东西,但并未指明是什么。
"为爱果中奇。"诗人表达了对荔枝这个水果的喜爱,它在众多果实中独具一格,令人喜爱。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这两句描绘了荔枝生长的情形,它吸纳着南方的秀美之气,在炎热如火的阳光下成熟,这里的“火王”指的是夏季,也象征着热烈的太阳。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这两句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荔枝的独特之处。“渡淮”意味着诗人从北方来到南方,见到了不同的水果,“橘变”则暗示其他水果相较之下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经庾笑梅衰”则是说荔枝甚至比梅花还要出色,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贞,但在这里却被描绘为有些衰败。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最后两句表达了荔枝独立自尊,不与其他花朵争艳丽。而“残莺”指的是那些残留的花朵,“莫傍枝”则是说这些花朵都不如荔枝,甚至不配靠近它的枝条。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赞美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和形象,在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
吾往被沉痾,乞归向桑梓。
蹉跎狗马躯,残生得无死。
迂愚偶自忘,将身仍上北。
去国二载馀,王正忻至止。
威仪睹汉官,百尔瞻君子。
不有贤豪人,岂复知吾鄙。
当涂辟持衡,低昂定尝拟。
顾惟朽钝姿,徙官亦有以。
犹惧不克任,中心宁自理。
不见昔时贤,遭逢尚如彼。
贾傅哭长沙,中郎锢边里。
释过且兼兹,叨蒙讵有涘。
犹窃紫宸班,亦友青云士。
省署复多暇,得不废书史。
窃比鹪鹩枝,取适惟容趾。
敢希大隐名,晦迹云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