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孤峰道息机,有人偷眼羡吾师。
满身光化年前宠,几轴开平岁里诗。
北阙故人随丧乱,南山旧寺在参差。
清吟但忆徐方政,应恨当时不见时。
莫向孤峰道息机,有人偷眼羡吾师。
满身光化年前宠,几轴开平岁里诗。
北阙故人随丧乱,南山旧寺在参差。
清吟但忆徐方政,应恨当时不见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尚颜》。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首句“莫向孤峰道息机”,诗人警告不要在寂寞的山峰中谈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因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嫉妒。这里的“息机”暗示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表达了一种深藏不露的自持。
第二句“有人偷眼羡吾师”,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形,有人在背后羡慕诗人的才华,这里的“偷眼”表现了嫉妒之心的隐秘和不可告人。
第三句“满身光化年前宠”,通过对比,表明诗人曾经获得过皇家的恩宠,其光辉如同附着在身上,但现在却已成往事。这句话中的“光”字,用以形容荣耀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荣耀如同光芒一般,不再属于他。
第四句“几轴开平岁里诗”,则转向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中创作的诗篇依旧保持着评价和欣赏。这里的“几轴”指的是诗稿,“平”字表现出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北阙故人随丧乱,南山旧寺在参差”,则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的景象。“北阙”通常是指都城的北边,而“故人”则指的是昔日的朋友或同僚,这里暗示了昔日的伙伴们随着战乱而消散。至于“南山旧寺”,则表现出一份对过去安静生活的怀念。
最后两句“清吟但忆徐方政,应恨当时不见时”,诗人表达了对唐代文学家徐仁贵(字方政)的怀念和赞赏。这里的“清吟”指的是悠扬的吟咏声,而“但忆”则表明了诗人的独特情感。最后,“应恨当时不见时”,则是一种遗憾之情,诗人感到自己当初没有能够亲眼见证徐方政的才华和风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荣耀与现实困境的对比,以及对同侪才子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同时,也反映出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诗人心态的复杂性,以及他们对于文学价值的坚守和追求。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
松声满虚空,竹影侵半户。
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
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
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纻。
乐哉今夕游,获此陪杖屦。
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
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
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
了然非梦亦非觉,有人夜呼祁孔宾。
披衣相从到何许,朱栏碧井开琼户。
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
锵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顾一抚掌,满堂坐客皆卢胡。
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