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三》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马]韵

日上气暾江,雪晴光眩野。

记取到家时,锄耰吾正把。

(0)
注释
日:太阳。
上:升起。
气暾:温暖的光芒。
江:江面。
雪:雪后。
晴:晴朗。
光:阳光。
眩:耀眼。
野:野外。
记取:记住。
到:到达。
家:家。
时:时候。
锄耰:锄头和耰(一种农具)。
吾:我。
正:正好。
把:握着。
翻译
太阳升起照亮江面,雪后天晴阳光耀眼。
记得回家的时候,我正握着农具锄头劳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冬日暖阳下的雪后初晴景象,以及农事劳作的情形。

"日上气暾江,雪晴光眩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太阳升高,温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使得江水泛起波纹,同时也让雪后的世界充满了明亮与生机。这里,“气暾”形容暖和的气息,而“眩野”则是说雪后晴空中的阳光反射在积雪覆盖的大地上,形成了一片耀眼的景象。

"记取到家时,锄耰吾正把"两句,则转向农事劳作的场景。诗人似乎是在提醒自己或他人,到了家的时候要记得去拿起锄头(一种农具,用来翻土、除草等),表明这个时候是开始农忙的时刻。这不仅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劳动生活的亲近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日常劳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情感寄托。同时,这也反映出苏轼在诗歌创作中常有的自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初入华林

近郭名蓝半壑开,华簪方服对高台。

云生几席僧催至,香满山厨客带来。

万里风烟霜竹断,三生魂梦午钟催。

相看未易论畴昔,且共遐心倒茗杯。

(0)

重阳前二日陈小安入雷峰遂有丹霞之约

异代何人许共寻,秋风回首几沾襟。

维摩且喜不曾病,惠远终惭未入林。

黄花莫问当年酒,白发难为后日心。

更欲订君同长老,天然觌面海云深。

(0)

次韵答侯若孩太傅二首·其一

海阔天空鸟不藏,孤城日暮怯微霜。

烽烟暗锁千门柳,羽檄分驰万里骧。

戎马十年肠亦冷,竹床二月梦先凉。

一般桃李春开尽,今古云山漫度量。

(0)

西樵写怀十首·其七

十年丘壑梦魂轻,渐喜人忘旧姓名。

影现情缘迷处尽,融通起灭静中明。

鸟啼花落空岩意,月淡云寒流水声。

老我儒冠劳半世,柴门犹得寄馀生。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

三日松风生,五天檐雨声。

此时大麦熟,秋谷仓箱盈。

荒后人心约,安贫势利轻。

世间与世外,何事不相成。

(0)

已许二首·其二

已许逃人世,深山愧道名。

自甘不是佛,人乃未忘情。

柳暗藏莺密,天高见鹤清。

幽栖堪卒岁,何苦独营营。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