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树元无雨,空濛暗湿衣。
林深迷远嶂,风捲杂晴晖。
岚润侵书几,阴凉拂钓矶。
苍云何处密,清晓傍檐飞。
翠树元无雨,空濛暗湿衣。
林深迷远嶂,风捲杂晴晖。
岚润侵书几,阴凉拂钓矶。
苍云何处密,清晓傍檐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清新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细腻地呈现出来。
首联“翠树元无雨,空濛暗湿衣”,开篇即以“翠树”点明环境的绿意盎然,而“无雨”却“暗湿衣”,这既是对雨后空气湿润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诗人行走在雨后的独特体验,衣物虽未被雨水直接打湿,但空气中弥漫的水汽已让衣物略显潮湿。
颔联“林深迷远嶂,风捲杂晴晖”,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深与广阔。茂密的树林使得远处的山峰变得模糊不清,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而“风捲杂晴晖”则描绘了微风吹过,不仅带走了雨后的沉闷,还带来了阳光的温暖与明媚,两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颈联“岚润侵书几,阴凉拂钓矶”,将视线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更为细致的场景。山间的雾气(岚)在书桌上留下了湿润的痕迹,而“阴凉拂钓矶”则描绘了在阴凉处垂钓的情景,仿佛是诗人在此静享片刻的宁静与悠闲。
尾联“苍云何处密,清晓傍檐飞”,以“苍云”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翠树”,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询问“何处密”,似乎是在寻找那片最为浓密的云彩,而“清晓傍檐飞”则描绘了清晨时分,云彩轻轻飘过屋檐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林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独到见解。
山头乔木长山高,山下泉深没榜篙。
春牛毕耕已闲暇,春马还有人游遨。
田中青旗署沽酒,道上双孙扶白毛。
子有归资好来比,我方飘泊可嗟劳。
我思古人兮,不古今之异时。
生兹世之谁期,欲勿思而奈何。
独斯人之不见,聊永怀而自歌。
乐吾行之舒舒,忘兹世之汲汲。
睇万里以自惊兮,岂宁俯以效拾。
载重道远兮,予欲行而谁与。
累九鼎以自重兮,顾尪羸之弗举。
矫身以为衡兮,权世之重轻。
广道以为路兮,听人之来去。
东风柔弱事春权,剧雨无端转怆然。
不惜好花都委地,却令远草直平天。
龙蛇久蛰应思奋,蛙蝈乘时巳自先。
绿柳由来却堪笑,叶眉愁剧遂长眠。
猎猎风吹雨气腥,谁翻碧海踏天倾。
如何农畯三时望,只得官蛙一处鸣。
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
当车收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