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声戛鹅鹳,风紧已为霜。
少假愁人寐,焉知旅夜长。
天寒星烨煜,江阔树微茫。
底用胥涛急,吴亡越不亡。
橹声戛鹅鹳,风紧已为霜。
少假愁人寐,焉知旅夜长。
天寒星烨煜,江阔树微茫。
底用胥涛急,吴亡越不亡。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开篇“橹声戛鹅鹳,风紧已为霜”两句,以生动的画面传达出深秋夜晚的肃杀气氛,橹声即是某种工具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鸟鸣,显示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感。接着“少假愁人寐,焉知旅夜长”表露诗人的哀愁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第三句“天寒星烨煜”,继续强化了夜晚的冷清与孤独。"江阔树微茫"则描绘出一幅广阔河流两岸树木模糊的景象,通过视觉上的渺小来映射诗人的心境。
最后两句“底用胥涛急,吴亡越不亡”引出了历史的记忆。这里提到的“吴亡越不亡”,是指春秋时期吴国灭亡而越国得以幸存的历史事件,用以比喻诗人对当前乱世的无力感和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宋末元初时期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悲凉情怀。
曾侍天王玉几傍,捲帘袍色殿中央。
重霄未彻宫县乐,上宰初持万寿觞。
晓日半临幡影转,春风遍送佩声长。
今朝千里穿云岭,喜奉亲舆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