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友人见借放翁绝笔》
《友人见借放翁绝笔》全文
宋 / 叶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放翁今已矣,犹有未刊诗。

阅稿无三豕,还书欠一鸱。

听儿弦诵罢,留客笑谈时。

发越吟边思,心香答所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urénjiànjièfàngwēngjué
sòng / yīn

fàngwēngjīnyóuyǒuwèikānshī

yuè稿gǎosānshǐháishūqiànchī

tīngérxiánsòngliúxiàotánshí

yuèyínbiānxīnxiāngsuǒzhī

翻译
陆游已经老去,但仍有许多未发表的诗作。
他审阅文稿时极其仔细,连三个错字(古时认为猪误三字为‘三豕’)也察觉不到,归还书籍时还少了一只猫头鹰(‘一鸱’)。
听着孩子诵读完毕后,他会留客人一起欢笑交谈。
他的思绪飘向吟咏诗歌的地方,心中充满敬意回应那些了解他的人。
注释
放翁:陆游的别称。
犹:仍然。
未刊诗:尚未发表的诗篇。
刊:出版,发表。
阅稿:审阅稿件。
三豕:古代对错误的代称,比喻极少的错字。
欠一鸱:形容极其细心,连一只猫头鹰(象征遗漏)也不放过。
弦诵:弹奏弦乐器和诵读,指学习或教学。
笑谈:欢笑交谈。
吟边思:在吟诗的环境中引发的思绪。
心香:内心深处的敬意或感激之情。
答所知:回应那些了解他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表达了对已故诗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放翁今已矣,犹有未刊诗"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题,即放翁虽然去世,但他留下的未发表的诗篇依然存在,显示出诗人对文学传承的尊重与期待。

接下来的"阅稿无三豕,还书欠一鸱"则是用古代编辑校订图书时常用的比喻,意指在审视放翁未刊诗作时,那些精美的词句和章节就像珍贵的三豕(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以洁白著称)一样稀少,而那些尚需修正之处则如同欠缺一只鸱(古代书写时用来比喻文字的错误或不足),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敬意和对其文学遗产的珍视。

"听儿弦诵罢,留客笑谈时"这两句则转换了情境,将读者带入一种温馨的场景:在孩子们朗诵放翁诗作之后,主人留住宾客,一起微笑着交谈,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其文学生命力的赞颂。

最后两句"发越吟边思,心香答所知"则深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发越"指的是长江流域一带,而"吟边思"则是在这种地理环境中吟咏放翁之诗,借以抒发自己的边塞思念。而"心香答所知"则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朋友、对文学的理解和回应,这里的"心香"象征着纯洁而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放翁未刊诗作的赞美,以及对其文学遗产的珍视,展现了作者叶茵的深情怀念和对友人精神世界的致敬。

作者介绍

叶茵
朝代:宋   字:景文   籍贯:吴江笠泽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猜你喜欢

入瓜步望扬州

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祇苍然。

白头追想当时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0)

次韵答李子约见赠

江县山奇水亦清,古今贤宰继声名。

施为岂厌地閒僻,学行久推君老成。

桂籍掇科论世契,锦囊留句荷交情。

当年入洛多英俊,文彩谁如陆士衡。

(0)

西岩寺

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

老树倚岩岩倚屋,白云飞去又飞还。

(0)

浣溪沙·其七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0)

荅裴航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0)

雪中遇直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

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

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