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山城楼秋望·其一》
《长山城楼秋望·其一》全文
明 / 吕维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雨树晴如洗,烟沙日似春。

水寒清见底,峰远翠初匀。

露湿秋衫薄,风轻爽气新。

浮云多世态,飘泊正愁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在长山城楼所见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织。

首联“雨树晴如洗,烟沙日似春”以对比手法开篇,雨后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刚刚被洗涤过一般;而远处的沙地在阳光照耀下,也呈现出一种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晴如洗”和“日似春”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颔联“水寒清见底,峰远翠初匀”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清澈的水面在寒意中依然透明见底,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而远处的山峰则在初秋的季节里呈现出淡淡的绿色,层次分明,如同刚被均匀涂抹的翠色画卷。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颈联“露湿秋衫薄,风轻爽气新”转而描写人物的感受。薄薄的秋衫被清晨的露水打湿,透露出一丝凉意,但同时也带来了清新之感;微风吹拂,不仅驱散了暑热,还带来了新的清爽气息。这两句通过人物的直接感受,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视角之中,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尾联“浮云多世态,飘泊正愁人”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在广阔的天空中,浮云随风飘荡,象征着世间百态,变幻莫测;而诗人自己,如同这飘泊的浮云,心中充满了愁绪。这一联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漂泊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长山城楼图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吕维祺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十二月七日病题四首·其四

酒亦不难止,无以寄吾兴。

纵然酒可止,诗恐不受命。

二者必相须,未易相负胜。

所以千载人,不能除此病。

(0)

二十七日复雪用东坡聚星堂雪韵禁物体作诗约诸友同赋

温风忽来振柯叶,翻覆手间重变雪。

天公作事岂容料,坐使南人惊旷绝。

朝来送客到江浒,冻骨凛凛吹欲折。

归来席户已迷漫,芋火拨残灰没灭。

眼中所历要摹写,拙笔难书非被掣。

叩门好事忽有饷,一盏径能生脸缬。

昌黎咏雪故雄健,取喻未免收琐屑。

争如欧苏两仙伯,一白解遮群丑瞥。

我今困客乃自困,韩非说难竟死说。

戏诗还与作官同,大错知合几州铁。

(0)

送唐德舆

国朝唐与苏,不数汉相如。

继彼二季后,当兹三世馀。

青云曾给札,班鬓尚题舆。

古义惟知学,时人或谓疏。

郑虔归系马,阮籍倒乘驴。

日月且逝矣,贤才终舍诸。

何迟问安在,可使赋归欤。

直自枉渚宿,还过彭蠡潴。

岷江饮乡水,庐阜访林居。

翰墨深怀趣,登临想尽摅。

岘山孤湛辈,栗里羡宣舒。

执友半廊庙,先生宁里闾。

家声红药省,人望玉堂庐。

计日岂偃薄,匪朝应诏除。

公其作鸣凤,我自伴舂锄。

(0)

奉送纯父元之昆仲

春江足风雨,雨里送江行。

黄绶我白下,弦歌翁武城。

题舆适兹地,捧檄重相并。

邂逅得兄弟,从游成友生。

临分皆有赠,虽病可忘情。

中垒经穷旨,建安诗著名。

绝知传世远,可但决科荣。

江右连江左,相期茂厥声。

(0)

骤寒二首·其一

一晴疑尚暑,一雨顿能寒。

气候从兹变,病躯那得安。

频闻风淅淅,不见日团团。

附火贪新燎,添衣怯带宽。

(0)

晨起闻鸡

宿雨收茅屋,群鸡叫远村。

病羸深拥褐,厨罄晚开门。

流落何年已,荒凉莫自存。

束书徒负载,饥至不堪论。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