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同绍簏瓶山玉川登巽山阻雨暂憩郭氏庄》
《九日同绍簏瓶山玉川登巽山阻雨暂憩郭氏庄》全文
明 / 王以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并有登临兴,相提度远岑。

断桥带雨峻,古洞埋云深。

九日还如旧,二毛忽巳侵。

醉□归日暮,山下动寒砧。

(0)
翻译
我登上高处,心中兴起感慨,一同欣赏远方的山岭。
雨中的断桥显得陡峭,古老的洞穴隐藏在云雾深处。
重阳节依然如旧,不知不觉间白发已悄悄侵染。
喝醉了酒,天色渐晚,山脚下传来阵阵寒砧声。
注释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或登高。
兴:兴致,感慨。
远岑:远方的山峰。
断桥:被雨水冲断的桥梁。
峻:陡峭。
古洞:古老的洞穴。
埋云深:隐藏在云雾中很深。
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二毛:指头发斑白,代指年老。
侵:侵袭,不知不觉地增加。
醉:喝醉。
归:回家。
日暮:傍晚时分。
寒砧:寒冷季节的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风景画面。开篇“请鉴赏下面的中国古诗”之后,诗人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登临高远、气势磅礴的境界。“登临兴,相提度远岑”中的“远岑”指的是遥远的山峰,这里通过“提”和“度”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切探索和攀登。

接下来的“断桥带雨峻,古洞埋云深”则描绘了一幅雨中山川的画面。“断桥”与“带雨”相结合,勾勒出了一个因雨而显得更加峻险的自然景观。而“古洞埋云深”则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人感受到山深处不仅有物质的遮蔽,更有精神上的宁静。

诗歌的中间部分“九日还如旧,二毛忽巳侵”中的“九日”可能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庆祝长寿和健康的日子。这里,“二毛”可能是指时间飞逝,年华老去的象征。

最后两句“醉□归日暮,山下动寒砧”,则描绘了诗人饮酒至晚,归途中感受到山风带来的凉意。“山下动寒砧”中的“寒砧”可能是指自然界在夜色降临时所发出的声音,如溪流潺潺声,这也增添了一份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王以悟
朝代:明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去世后,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
猜你喜欢

渚宫立春书怀

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

风高莺啭涩,雨密雁飞低。

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

近闻惊御火,犹及灞陵西。

(0)

早发潼关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

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

(0)

无题

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伫秋风。

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今朝陌上相非者,曾此歌钟几醉同。

(0)

寄蜀国广济大师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0)

盆池

盆沼陷花边,孤明似玉泉。

涵虚心不浅,待月底长圆。

平稳承天泽,依微泛曙烟。

何须照菱镜,即此鉴媸妍。

(0)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