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行经洞庭湖,准备进入蜀地的壮丽景象。诗中“巾舄初随入蜀船”一句,设定了行程的起点,通过“风帆吼过洞庭烟”,展现了动态中的激烈场面,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速度。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好奇和向往,同时“十二峰”指的是成都平原附近的山峰,这里的“云更那边”则是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接下来的"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一句,以巫女和巴猿为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与和谐共存的氛围。这里的“巫女”指古代掌管宗教仪式的人,而“巴猿”则是古人对某种猿类动物的称呼,这两者在诗中共同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夜晚场景。
最后,“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和期待。这里的“峨嵋雪”指的是五岳之一的峨眉山在夏季仍有积雪的情景,而“坐看消融满锦川”则是对未来的美景所做的美好设想,预示着诗人对蜀地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碧玉嘉实当冬熟,珀色琼瓤甘且馥。
花门?面不敢私,厥包累累盛筠簏。
山中匹马岂愁疲,年年方物来京师。
上供寝庙颁百辟,匪同飞骑求离支。
翠华今岁诣故里,桥山䓤郁近尺咫。
驰来包贡正鲜腴,陵园敬荐惟时矣。
因思豆粥芜蒌艰,祇今声教讫娄兰。
坐享玉食赖祖泽,持盈保泰恒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