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占得古金汤,感叹当时几战场。
父子一家三范帅,功名异代两汾阳。
四山带郭环天险,二水分流会女墙。
想见公堂无一事,临川阁上日飞觞。
地形占得古金汤,感叹当时几战场。
父子一家三范帅,功名异代两汾阳。
四山带郭环天险,二水分流会女墙。
想见公堂无一事,临川阁上日飞觞。
这首诗《过庆阳》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描绘庆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对古代战争与英雄的感慨。首联“地形占得古金汤,感叹当时几战场”开篇即以壮阔的景象引入,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庆阳作为古代的军事重镇,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不禁发出对往昔战场的深深感叹。
颔联“父子一家三范帅,功名异代两汾阳”则将笔触转向历史人物,提到范仲淹这位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不仅在庆阳地区留下赫赫战功,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这里“三范帅”和“两汾阳”分别指范仲淹及其子范纯仁、孙范仲辅,以及另一位与汾阳相关的历史人物,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地名相联系,凸显了庆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颈联“四山带郭环天险,二水分流会女墙”进一步描绘了庆阳的自然环境与防御工事,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和河流交汇处的天然屏障,都为庆阳提供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这里的“女墙”指的是城墙上的矮墙,常用于增加防御效果,形象地展现了庆阳作为边防重镇的军事布局。
尾联“想见公堂无一事,临川阁上日飞觞”则转为对庆阳今日景象的想象,似乎在庆阳的官府大堂中,一切事务已了无痕迹,人们在临川阁上举杯畅饮,享受着和平与宁静。这一联通过对比昔日的战场与今日的和平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庆阳从战争到和平转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综观全诗,《过庆阳》不仅展现了庆阳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历史底蕴,还蕴含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韵味的佳作。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王城虽多贤,相过每希阔。
今夕复何夕,共此青天月。
邻园初刬筑,咫尺夷且洁。
胡床占势便,漫不就行列。
素华正冲融,湛露已凝冽。
群星亦自喜,点点欲萤灭。
衣襟稍凄凉,何处有炎热。
夐宜在山谷,乃复近城阙。
高谈追鸿冥,不堕世羁绁。
趣驾公等归,晨鸡有朝谒。
孤士脱选阶,如出百丈堑。
举员必及格,桂籍始一占。
宰邑非不荣,吏尘岂宜厌。
平生学爱心,小试乃可验。
今时邑大夫,不轸阎闾念。
非财不经营,所欲须属餍。
创第要高华,买姬求美艳。
骄色肆颉颃,严科行聚敛。
攫肉比饥鹰,噬肤如狞猃。
但规己丰腴,皇恤民亡阽。
吁嗟饕餮徒,信是搢绅忝。
中人易转移,习俗多薰染。
林君最高明,百行无一欠。
俗然君不然,白璧绝瑕玷。
狂生作此诗,未病投针砭。
爱助极拳拳,苦语忘其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