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非元非是禅,须知吾道本于天。
直心来自降衷后,浩气观于未发前。
但有平常为究竟,更无元妙可穷研。
一朝忽显真头面,方信诚明本自然。
静坐非元非是禅,须知吾道本于天。
直心来自降衷后,浩气观于未发前。
但有平常为究竟,更无元妙可穷研。
一朝忽显真头面,方信诚明本自然。
这首诗《静坐吟(其一)》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静坐与内心世界的关联。诗中以“静坐”为引子,引导读者深入探索内心的宇宙。
首句“静坐非元非是禅”,开篇即提出静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禅修,而是指一种超越形式、直达本质的心灵状态。接着,“须知吾道本于天”强调了这种内在探索的根源在于自然之道,暗示着人与宇宙的深层联系。
“直心来自降衷后,浩气观于未发前”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纯净与浩然之气的源头,认为真正的直心和浩气源自内心的深处,而非外在的追求或形式化的修行。这里运用了“降衷”和“未发”这样的哲学概念,强调了内心的自然流露和未被世俗杂念污染的状态。
“但有平常为究竟,更无元妙可穷研”则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存在于平凡之中,无需过分追求神秘或玄奥的知识。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洞察,以及对简单、真实价值的推崇。
最后,“一朝忽显真头面,方信诚明本自然”以生动的比喻收尾,描述了在某一刻突然领悟到内心深处的真实面貌,从而相信真诚与光明的本质就是自然流露的。这一瞬间的觉醒,是对之前所有探索与思考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坐的内省,探讨了心灵与宇宙、日常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展现了高攀龙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我生孔明后,相望九百载。
我想孔明贤,巍然伊吕配。
奇谋勇略誇雄师,大节英风盖当代。
木牛流马何足言,八阵遗踪千古在。
我行已度瞿唐门,长滩石垒差参分。
洪纤高下尺寸等,犹有当年节制存。
四头八尾触处首,敌冲中央两皆救。
握奇如枢运无穷,七纵七擒仍敢攻。
规模黄帝已垂文,后来得者惟将军。
唐宗李靖拾遗意,乐舞幡表徒缤纷。
长江之上石蟠结,江波汹涌石不灭。
使君何事遽刬除,一夜风雷吼天阙。
明朝仍旧石纵横,神物护持人已惊。
向来守蜀用此法,谁知石垒真金城。
嗟乎孔明遇不遇,遇则刘公恢大度。
国险地狭民力微,法出万全势未具。
嗟乎孔明以此用于吴,长江内固魏可图。
嗟乎孔明以此用于魏,扫平三分归一彗。
祇应所遇势不同,势既不同功亦异。
嗟乎孔明之心如石坚,欲扶汉室还中原。
事之不就则天耳,安肯俯首从曹袁。
嗟乎孔明如生石不老,后世用兵无草草。
忽然变作六花看,便失本真难按考。
请观叠石韬机筹,江流东去自悠悠。
英豪得此石外指,长与君王靖边垒。
《滩石八阵图行》【宋·王刚中】我生孔明后,相望九百载。我想孔明贤,巍然伊吕配。奇谋勇略誇雄师,大节英风盖当代。木牛流马何足言,八阵遗踪千古在。我行已度瞿唐门,长滩石垒差参分。洪纤高下尺寸等,犹有当年节制存。四头八尾触处首,敌冲中央两皆救。握奇如枢运无穷,七纵七擒仍敢攻。规模黄帝已垂文,后来得者惟将军。唐宗李靖拾遗意,乐舞幡表徒缤纷。长江之上石蟠结,江波汹涌石不灭。使君何事遽刬除,一夜风雷吼天阙。明朝仍旧石纵横,神物护持人已惊。向来守蜀用此法,谁知石垒真金城。嗟乎孔明遇不遇,遇则刘公恢大度。国险地狭民力微,法出万全势未具。嗟乎孔明以此用于吴,长江内固魏可图。嗟乎孔明以此用于魏,扫平三分归一彗。祇应所遇势不同,势既不同功亦异。嗟乎孔明之心如石坚,欲扶汉室还中原。事之不就则天耳,安肯俯首从曹袁。嗟乎孔明如生石不老,后世用兵无草草。忽然变作六花看,便失本真难按考。请观叠石韬机筹,江流东去自悠悠。英豪得此石外指,长与君王靖边垒。
https://shici.929r.com/shici/3Fbf9n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