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这首诗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次韵徐深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看法,不主张盲目模仿他人的风格,而是强调每位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才华和灵感。"笔砚"指代书写工具,"钱"则象征着财富或外界的干预,诗人认为真正的文学创作不应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只要内心有灵感,就能创作出佳作。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其中"明月"象征着清澈和光明,而"招山入户"则是比喻诗人心灵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幽花"指那些不为世俗所注意的小小野花,它们不与春天争艳,体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自在生活态度的赞赏。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这两句反映出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情怀。"百年亭馆"指代历史的沧桑,"十载交游"则是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其中"半故新"表达了对旧友新知之间关系变化的感受。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的功名富贵持有超然态度,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而"青门试问种瓜人"则可能隐喻着诗人对真正生活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在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芙蓉得雨一齐开,开尽秋花客不来。
到得客来花已老,晚妆犹可两三杯。
吾父先归吾未可,吾母已行犹顾我。
儿女喜归未鲜悲,我愁安得似儿痴。
墙头人看不须羡,居者那知行者叹。
昨日幸晴今又雨,天公管得行人苦。
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
人家养子要作官,吾亲此行谁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