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道颓垣蔓草区,眼中人世古今殊。
朱门五马先朝贵,白屋三徵此日无。
松竹不堪论旧事,山林何处托潜夫。
月明谁唱沧浪曲,欲问渔舟不可呼。
坏道颓垣蔓草区,眼中人世古今殊。
朱门五马先朝贵,白屋三徵此日无。
松竹不堪论旧事,山林何处托潜夫。
月明谁唱沧浪曲,欲问渔舟不可呼。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重经平川有感》描绘了诗人重访旧地时所见的衰败景象和感慨。首句“坏道颓垣蔓草区”,以荒凉的道路、破败的墙垣和蔓延的野草,展现出眼前的凄凉与变迁,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沧桑。
次句“眼中人世古今殊”,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人世的感慨,认为古今人事已大不相同,昔日的荣华富贵与今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朱门五马先朝贵”描绘了往昔权贵之家的显赫,而“白屋三徵此日无”则揭示了如今这些富贵不再,寻常百姓也难以享有昔日的荣耀。
“松竹不堪论旧事,山林何处托潜夫”借松竹和山林寓言,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叹,就连象征坚韧的松竹也无法承载过去的辉煌,而那些曾想过归隐的人又何处寻找安宁?
最后两句“月明谁唱沧浪曲,欲问渔舟不可呼”,以月夜的寂静和渔舟的渺远,寄寓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想寻觅一个能理解沧海桑田变迁的人,却只能在月光下独自倾听那沧浪曲,无法找到共鸣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