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未可废谭兵,壮岁宁容便乞身。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明时未可废谭兵,壮岁宁容便乞身。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属于豪放之风。首句“明时未可废谭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防不可忽视的忧虑,“壮岁宁容便乞身”则显示出年轻时就渴望报效国家的心志。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安全的关心和个人的英雄气概。
“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这里的“沙头”通常指的是边塞或战场,“何人”暗示着作者对于能够前往边疆、沙场的人员产生了好奇和探询。诗人的提问并非寻常意义上的疑惑,而是出自对那位勇士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亲行沙场的无奈。通过“凭仗慇勤一问津”,诗人表达了对能够踏上战场、为国效力的壮士的赞赏,以及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关于战事的情报或故事。
整首诗充满了军事和英雄主义的色彩,透露出作者内心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个人的豪情壮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样的表达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精神。
岷蜀古多士,声名争颉颃。
近代推三苏,奋发眉之阳。
君侯亦眉人,源委故深长。
少日随游宦,中年擅词场。
笑谈掇高科,步武联周行。
蟠胸富筹策,振羽方翱翔。
一朝遽勇退,万里还故乡。
名邦赞佳政,海沂还复康。
无计留君行,临分徒自伤。
我亦归旧隐,后会殊渺茫。
小儿获同升,此好固难忘。
流俗久颓敝,枨也焉得刚。
期君懋远业,志气常坚彊。
人生如寄耳,世态逐时移。
浮名薄利能几,方寸漫交驰。
粗足生涯随分,到眼风光可乐,终不羡轻肥。
有志但长叹,无路且卑飞。恨年华,何去速,又来迟。
绿荫浓映池沼,縠浪皱风漪。
啭午莺声睍睆,滚地杨花飘荡,爱景惜芳卮。
此意谁能解,一笑任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