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野老畏,草石贵人争。
刬却岩中有,悠悠是极清。
声名野老畏,草石贵人争。
刬却岩中有,悠悠是极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声名野老畏",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名声的淡泊态度,即使是乡野老者也会因为名利而敬畏,但诗人对此不以为意。"草石贵人争"则暗示了权贵们对名利的追逐,他们竞相争夺的是山间的草木石头,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纷扰。
"刬却岩中有","刬却"二字表达了诗人想要去除或摒弃这些世俗尘埃的决心,他向往的是岩穴深处的宁静。"极清岩",点出了诗题,这是诗人理想中的极尽清幽之地,远离尘嚣,心境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名利之争的批判。陈献章作为明代的文人,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京都士如云,一见知好修。
未尝广文饭,已替肉食谋。
炎门耻曳裾,漫郎肯从游。
惊座吐倔奇,倚麈觉我羞。
穷边人惮之,长笑驱行舟。
远烽乱夕烟,戎马骄高秋。
清野空子衿,丛棘荒半流。
此去欲何之,幕府应拔尤。
吾道岂空谈,取胜在一筹。
献馘早归来,平步班瀛洲。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