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
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
百年未亡身,祗为家门讣。
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
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
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
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
百年未亡身,祗为家门讣。
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
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
这首诗《慈节为朱彦明乃堂作》是明代诗人谢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慈爱与节操的崇高赞美。
首句“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开篇即点明了坚守节操与遵循慈爱教导的艰难性,表达了对这两种美德追求的敬重与挑战。接着,“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一句,以“归义方”的儿子象征着对正道的回归与承诺,与“柏舟誓”相呼应,强调了家庭与道德的联结,以及对家族荣誉的守护。
“百年未亡身,祗为家门讣”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了为了家族的荣誉与安宁,即使历经百年,也要坚守自我,不畏牺牲。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赞扬,也是对家族精神传承的颂扬。
最后,“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表达了在当前时代能够同时实现坚守节操与慈爱教导的愿望,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最初的理想与目标。而“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则预示着即便在生命的尽头,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与坚持,体现了对道德与亲情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歌颂了慈爱与节操的崇高价值,也体现了对家族责任与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