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须臾便千古;
半夜为何人所刺,君恩母养,未能图报待他生。
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须臾便千古;
半夜为何人所刺,君恩母养,未能图报待他生。
这首挽联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杨延亮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上联“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须臾便千古”赞颂了杨延亮在关键时刻勇于献身,体现了作为儿子的孝顺与作为臣子的忠诚,即便只是短暂的一刻,其功绩也将被铭记于历史的长河中。下联“半夜为何人所刺,君恩母养,未能图报待他生”则揭示了杨延亮不幸遇刺的悲剧命运,同时强调了他未能回报君王的恩赐和母亲养育之恩的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触及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法逾越鸿沟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对比鲜明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既展现了对逝者的崇高评价,也反映了对生命脆弱性和历史局限性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玉虹倚碧,吞万顷、澄湘如练。
是广国雄才,斯文元气,方许杨妃捧砚。
漫叟高文平原字,示万古华、芝金箭。
看色正、芒寒日星,河岳动摇舒卷。吾倦。
骖鸾十载,湘漓都遍。
便诗续舂陵,酒行湖沼,未抵骚心九辨。
碑字生金,篆英垂薤,剔尽顽苔昏藓。
萧瑟意,拟傍三吾买宅,息柯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