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镜匣。日射胭脂颊。滑滑。苏合油滤垂地发。
金钗斜溜耳珠戛。宝髻须花压。恰恰。
簪上一枝长十八。
开镜匣。日射胭脂颊。滑滑。苏合油滤垂地发。
金钗斜溜耳珠戛。宝髻须花压。恰恰。
簪上一枝长十八。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美人梳妆图。"开镜匣"一句,暗示了女子正在精心准备,镜子打开,阳光映照在她红润的脸颊上,透出胭脂的娇艳。"滑滑"两字,可能是形容发丝顺滑,或是形容女子动作轻盈。"苏合油滤垂地发"描绘了她的秀发如瀑布般倾泻,经过苏合油的滋养,显得格外亮丽。
接着,"金钗斜溜耳珠戛"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她佩戴的首饰,金钗轻轻滑过耳珠,发出轻微的声响,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宝髻须花压"描绘了她精心编扎的发髻,花朵装饰得恰到好处,既显华贵又不失雅致。"恰恰"二字,或许是对这种和谐美感的赞叹。
最后,"簪上一枝长十八"点明了美人头上簪子的独特之处,那是一枝长达十八寸的精美饰品,不仅增添了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女子的高贵和娴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美人梳妆的场景,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奢华的氛围,以及对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樊增祥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他的词作往往情感深沉,而这首《忆秦娥》则以其婉约细腻见长。
昨朝晴,今朝雨。渺莽遽如许。
厌听儿童,总是涨江语。
是谁力挽天河,误他仙客,并失却、乘槎来路。
断肠苦。剪烛深夜巴山,酒醒听如故。
勃窣荷衣,堕泪少乾土。
从初错铸鸱夷,不如归去,到今此、欲归何处。
昨醉君家酒。从今十万八千场,未疏老友。
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
但赢得、一年年瘦。
迤逦聚星楼上雪,待天风、浩荡重携手。
酌君酒,献君寿。年前春入燕台柳。
看联翩、四辈金鞭,长楸承受。
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
端自有、玉堂金斗。
我喜明年申又酉,但乞浆、所得皆醇酎。
拚醉里,送行昼。
明月隔千里,风动帐纹开。
故人锦字如梦,梦转雁初来。
倚遍西山朝爽,行过石头旧渡,久别忽经怀。
不得与之语,日夕独持杯。调绿水,歌白雪,有心哉。
也知尻高啄俯,无计脱尘埃。
狗尾貂蝉满座,贝带鵔鸃弄粉,一舆一臣台。
岁晚不如愿,谁更忿灰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