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
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
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
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感事四首(其二)》中的一节,主要描绘了一位在空山中苦心修炼的道士的形象。诗人通过描述道士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展现了道教修炼者对生命转化和超脱生死的观念。
首句“空山一道士”点出环境的寂静与道士的孤独修行,暗示了他远离尘世的清修生活。接着,“辛苦学延龄”表达了道士为延长寿命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在于“一旦随物化”,暗示道士最终未能抗拒自然法则,与万物同化,这可能是死亡的隐喻。
“反言仙已成”表面上看似道士达到了仙道的境界,但“开坟见空棺”揭示了这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幻象,道士并未真正逃脱生死。接下来的“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教中关于尸解(灵魂脱离肉体)和羽化登仙的概念,但诗人质疑如果真的需要变化才能超脱,为何不能坦然面对生死。
整首诗以道教修炼者的视角,探讨了生死、变化和超脱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七十二山湖面横,横斜出没乱青冥。
只疑亦有钧天奏,惊起鱼龙舞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