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千载故城荒,衰草寒烟满未央。
废宅总成芳草地,寝园一任野花香。
连村何处藏温室,啼鸟浑如觅建章。
惟有当时原上墓,累累犹自对斜阳。
长安千载故城荒,衰草寒烟满未央。
废宅总成芳草地,寝园一任野花香。
连村何处藏温室,啼鸟浑如觅建章。
惟有当时原上墓,累累犹自对斜阳。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过长安故城》描绘了一幅长安古城荒凉而静谧的画面。首句“长安千载故城荒”点出长安古城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衰草寒烟满未央"进一步渲染了破败景象,未央宫的遗迹被衰草和冷烟笼罩,显得凄清。
接下来的诗句“废宅总成芳草地,寝园一任野花香”描绘了废弃的住宅和皇家陵寝被自然占据,昔日的奢华已化为遍地青草和野花的芬芳,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变迁和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连村何处藏温室,啼鸟浑如觅建章”通过写乡村中可能隐藏的温室与鸟儿似乎在寻找过去的宫殿建章台,寓言般地表达了人们对过往繁华的记忆和怀念。
最后,“惟有当时原上墓,累累犹自对斜阳”以原野上的坟墓作为唯一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夕阳下,诉说着长安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通过对长安故城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
春到云中早。恰梅花、雪后□□,锁窗寒悄。
鼓吹喧天灯市闹,在处鳌山蓬岛。
正新岁、金鸡唱晓。
一点魁星光焰里,这水晶、庭院知多少。
鸣凤舞,洞箫袅。太平官府人嬉笑。
道紫微、魁星聚会,参差联照。
借地栽花河阳县,桃李芳菲正好。
暖沁入、东风池沼。
百里楼台天不夜,看祥烟、瑞霭相缭绕。
生意满,翠庭草。
两掖仪台峻,珍丛应序黄。
积分回令节,伏槛赏幽芳。
昧谷重延律,仙州剩借霜。
冒寒知薏苦,逾分得荃香。
汉幄群生遂,虞廷万事康。
与人同所乐,留玩属澄觞。
谢墅林亭汴水滨,偶携佳客共寻春。
看花纵拟思君子,对竹何曾问主人。
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
朝中九列无闲暇,愿作新诗赠季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