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回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开篇"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少年时期生机勃勃、精力充沛的怀念,那时候可以一整天地在树上劳作。接着"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则是对那段时光的具体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亲近感和劳动乐趣。
然而转折出现,"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突然意识到时光易逝,如同梦一场,现在已经步入中年,身体不再像从前那么健朗。随后的"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则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悲凉,他只得用假装的快乐来迎合主人,却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忧虑。
后半首诗转向家庭生活,"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描绘了一种贫困且孤独的家庭氛围,诗人与年迈的伴侣共同面对着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则是对家庭中亲情关系的一种无奈表达,孩子尚不懂得为人父的责任和礼节,而诗人只能在门外用愤怒的声音要求饭食,这样的场景显现出一份深切的悲凉。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以及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西江客六载,奔走声利场。
不知令节至,无乃案牍忙。
老妻淩晨起,谓我是重阳。
呼婢具酒食,几宴列高堂。
儿女幸团栾,劝饮数十觞。
虽无白衣来,五斗足徜徉。
今年气候迟,九月未肃霜。
篱菊尚无花,庭柑犹未黄。
试看长逝者,此酒不得尝。
安可不作乐,况近桑榆光。
放情不惜醉,载咏蟋蟀章。
饮酒和靖节,题糕叹刘郎。
遣兴即捉笔,短述焉能长。
好乐但如此,良士戒无荒。
移家避寇逐行舟,野水无情处处流。
人世几回伤往事,愁心一倍长离忧。
山中夜度空江水,石室烟涵古桂秋。
惆怅此时频送目,蓼花凄冷露花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