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园何不可,随意水之滨。
落日短于杖,片云孤似人。
嵚崎应自笑,寂历也宜春。
恐作临流羡,渔矶未敢亲。
窥园何不可,随意水之滨。
落日短于杖,片云孤似人。
嵚崎应自笑,寂历也宜春。
恐作临流羡,渔矶未敢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溪边的悠闲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首句“窥园何不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喜爱与欣赏,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尽探索与追求。接着,“随意水之滨”一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同时也体现了他随性自在的心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落日短于杖”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太阳似乎比手中的拐杖还要短小,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黄昏将至的氛围。而“片云孤似人”则通过比喻,将一片孤独的云彩与人相比较,既表现了云的孤独,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感或对自由的向往。
“嵚崎应自笑,寂历也宜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或许在自嘲自己的处境,或是对周围的寂静感到满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恐作临流羡,渔矶未敢亲”则表达了诗人虽对垂钓者的生活充满羡慕,但又因某种原因不敢亲自尝试,可能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或是对现有生活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
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
自此岁常登,不计大有书。
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
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
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
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
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
道貌尘中见,何时下翠萝。
闲情秋水淡,归梦白云多。
缨过龙湫濯,诗当雁荡歌。
清豪不易得,一别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