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
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
自此岁常登,不计大有书。
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
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
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
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
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
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
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
自此岁常登,不计大有书。
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
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
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
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
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江南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官府赋税的沉重。诗人张侃通过对比湖田与商车的利弊,表达了对农民生计的关注和对官府政策的反思。
首句“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点明了越地(泛指江南地区)农民因官府赋税繁重而生活困苦的现实。接着,“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维持家庭生计的艰难。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惨境遇。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两句,赞扬了古代先贤们为了解决百姓用水问题,开凿鉴湖,使得当地年年丰收,不再依赖记录丰年的大册。然而,“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鉴湖被填埋,水源枯竭,农民不得不重新回到耕作的劳作中,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描绘了即便在水淹的情况下,稻田依然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但这种景象并不能持久。接下来,“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表达了对后世统治者关注民生、确保百姓不致饥饿的期待。
最后,“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通过对比湖田与商车的利弊,指出虽然湖田稳定可靠,但商车的利润空间更大,风险也更大。同时,诗人也提醒,如果湖田歉收,来年的粮食供应将成问题。整首诗通过这些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稳定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深刻思考。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
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
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
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
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
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
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
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