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迹雪岩日久长,唐人冠帽道衣裳。
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
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沓石为床。
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
晦迹雪岩日久长,唐人冠帽道衣裳。
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
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沓石为床。
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首句“晦迹雪岩日久长”,隐士深藏不露,远离尘嚣,选择在终年积雪的岩洞中隐居,以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着,“唐人冠帽道衣裳”一句,通过服饰的描述,暗示了隐士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
“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两句,将画面推向了更加宁静美好的境界。夜晚,草堂前洒满月光,琴声悠扬而细腻,仿佛能洗涤心灵;春天,花丛围绕的小屋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香气,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体现了隐士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沓石为床”则展现了隐士简朴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他用瓢代替酒杯,用石头作为床榻,生活虽简陋却充满情趣,书籍堆叠成高塔,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支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知识的渴求。
最后,“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表达了隐士与来访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无论是谁来访,他们都是以诗为友,以笑释怀,共同沉浸在诗歌与自然的美好之中,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艺术的热爱,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哲学思想。
洛阳春信久不通,姚魏开落战尘中。
扬州千叶昔曾见,已叹造化无馀功。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
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
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
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
不须更著刀尺裁,乞与齐奴开步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