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塞·其一》
《出塞·其一》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0)
翻译
秋风卷起葱岭的尘土,大军直指月氏征讨。
山河引领着行军的阵势,汉族与异族的旗帜交错排列。
连绵战斗使得疲惫士兵稀少,孤城之外的援军迟迟未到。
边疆人民遇到圣明的时代,却未见停息战争的时刻。
注释
葱岭:古时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山脉的总称,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秋尘:秋天扬起的尘土,此处形容军队行动的气势。
全军:整个军队。
月支:古代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国或远方的征战对象。
山川:山河,自然地形。
引行阵:引导着军队的行进和布阵。
蕃汉:蕃指少数民族,汉指汉族,这里指多民族的军队。
旌旗:旗帜,古代军队用以指挥或标识的旗帜。
转战:连续作战,四处征战。
疲兵:疲惫的士兵。
少:稀少,减少。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边人:边疆的居民。
圣代:圣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君主贤能的时代。
偃戈:停止战争,放下武器。
时:时候,时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事行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战事的深刻感受。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爆发的场景。葱岭之上,秋风卷起尘土,全军则是指全部兵力,以强烈的动作“取”月支,这里的“月支”可能指夜晚或是某个地名,展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山川之间,军队正按照既定路线行进,而蕃汉则是边疆地区的泛称,旌旗在风中飘扬,这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工构筑的结合描写,展示了战争对于大自然的侵占和破坏。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战争不断,疲惫的士兵数量逐渐减少,而孤城之外,救援却姗姗来迟。这两句透露出战争的艰难与边塞守军的孤立无援。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在“圣代”即太平盛世时,人们不再看到战争中的刀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带来痛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场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美好的追求。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早春词

柳条吐玉兰芽小,罗幕凝寒觉春早。

肠断王孙归未归,东风又绿天涯草。

箜篌尘满琼箫卧,熏笼閒热沈香火。

恼侬题就抱愁眠,泪滴珊瑚暗成颗。

(0)

题思陵竹石棠梨

一片荒凉艮岳峰,竹枝歌罢寝园空。

不知龙驭归何处,閒却棠梨满树红。

(0)

秋闺怨

黄叶满阶秋已阑,征人千里隔长安。

年年怨杀西风雁,不送书来只送寒。

(0)

宿远安县清溪寺

谁信清溪别有天,上方台殿下方连。

红尘不混金沙地,碧涧长流玉液泉。

一榻茶烟浮鬓外,四窗山色落吟边。

年年王事经游此,肯结三生石上缘。

(0)

霍去病墓

嫖姚勋业迥无前,卜葬还容附帝阡。

不畏石麟荒草没,山形犹见象祈连。

(0)

宿穆陵关

晓从大岘来,暮投穆陵宿。

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

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

山高夜深寒,月色空明煜。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