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
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
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山林景象,通过对比高岭与松桂的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亲近或攀登高岭的无奈和向往之情。诗中的“门前岘山近,无路可登陟”直接描绘出一幅栖息在眼前的高大岭山,但因其陡峭而难以接近,引发了诗人对其高度的赞美与叹息。接着,“徒爱岘山高,仰之常叹息”强化了这种向往感。
然而,在“不如松与桂,生在重岩侧”一句中,诗人转而反思,虽然自己无法攀登那高岭,但有些植物如松和桂,却能在险峻的岩石旁安然自若地成长。这或许隐含了一种对现实无奈又不得不接受的心态,也可能是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一种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理思考。
秃师少来负书颠,芭蕉万叶凝松烟。
自矜二王无我法,懒与融师称小钱。
邬参军语钗股折,张长史笔惊沙翩。
夏云漏雨各自态,寒猿渴骥俱奔泉。
垂一千年龙剑出,过八百字骊珠圆。
毋论貂尾贵难续,即赏虎贲神不全。
戈法宛然自堪辩,司空纵似亦可怜。
紫微初入六一舫,彩霞再堕剡溪船。
河南哀册右军札,白虹三缕腾奎躔。
墨池馀债倘未了,伴汝游戏终残年。
梁王太傅三十三,日夜掩泣向重原。
我今幸加一日长,罢官归去复何言。
南山谷头一种兰,获免剪刈愁霜寒。
折置怀袖中,虽云枯槁香未残。
千秋意气尽今日,别有长技出人端。
请看樊郦绛灌竟谁在,曲肱蔬食不足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