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
《与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全文
隋朝 / 慧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驭风过阆苑,控鹤下瀛洲。

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

驾凤吟虚管,乘槎泛浅流。

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秋。

(0)
翻译
驾驭风穿越神仙的花园,操纵仙鹤降落在传说中的瀛洲。
想要采摘珍贵的灵芝,首先要遨游于千仞之高的仙境。
乘着凤凰吟唱着虚空之曲,乘坐木筏漂流在浅浅的天河。
衰老的年华一旦停驻,方才验证了像大椿一样长久的岁月。
注释
驭风:凭借或控制风的力量移动,比喻仙人之术。
阆苑:神话中神仙居住的花园,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地方。
控鹤:指仙人骑鹤飞行,象征高洁与升仙。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象征仙境。
三芝秀:灵芝的美称,芝为仙草,三芝更显珍贵,象征长生不老。
千仞游:形容在极高的天空中遨游,千仞形容极高,比喻修行的高深境界。
驾凤:乘驾凤凰,凤凰为神鸟,象征高贵与吉祥。
吟虚管:吹奏空灵的乐器,比喻高雅的仙乐或修行者的超凡脱俗。
乘槎:乘坐木筏,槎指木筏,这里指代仙人渡河到达仙境的工具。
浅流:天河的表层水流,比喻仙界的轻松旅程。
颓龄:衰老的年龄,指人生的晚年。
一已驻:已经停止,意味着青春永驻。
大椿秋:大椿是传说中长寿的树,其春秋代表极其漫长的时间,比喻长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或修仙者驾驭风霜,乘鹤降临仙境的景象。"驭风过阆苑,控鹤下瀛洲"表达了主人公超凡脱俗,凌空飞行的情状,其中“阆苑”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而“瀛洲”则是海上八仙之一的岛屿,象征着道家修炼之地。接着的“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展现了对长生不老之药——三芝的追求,以及为了达到此目的而进行的艰苦修行。

第三句"驾凤吟虚管,乘槎泛浅流"则进一步强化了仙境和道家修炼的意象,其中“驾凤”、“乘槎”都是指代仙人乘坐神兽或仙舟的行为,而“吟虚管”则是对道士吹奏仙乐的描写。最后,“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秋”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感受到时间的消逝,以及对长寿不老之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仙境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道教文化中对于仙人修炼和长生不老观念的流行。

作者介绍

慧净
朝代:隋朝

慧净(578~?)唐代僧。真定(河北)人,俗姓房。十四岁出家,研习大智度论及其余经部。未久,从志念习学杂阿毗昙心论、大毗婆沙论等。博通经论,有辩才,能诗文。后任普光寺住持,常以妙音导示群生。十九年,玄奘从西域返唐,敕师参与译经,师以病未赴,时年六十八。其后,事迹不详。著有盂兰盆经疏、弥勒成佛经疏、杂心论疏、俱舍论疏、诗英华、金刚般若经注疏、仁王般若出要赞等十余种。
猜你喜欢

过秦楼.和慈博

露重帘僵,炭熸灰死,盼极南天鸿断。

桃根渡楫,花絮年梭,倦理当年歌扇。

空悔陌柳楼头,赚我封侯,定山三箭。

自骊歌唱后,长安春近,玉关人远。

今拟寄、无限相思,机中锦字,血泪相和红染。

夫山石化,妾井波沈,生怕君心中变。

空有青菱照愁,张谱虽传,谁摹眉倩。

算阑干倚遍,犹剩西谯漏点。

(0)

西江月.延祥观拒霜,和稼轩

豪客周遭绣幕,诗仙坐拥花城。异乡偏有故乡春。

织出九张机锦。蜀帐浓渲霞彩,涛笺艳篆烟青。

西施半醉倚银屏。临水残脂点镜。

(0)

沁园春.题唐天如所藏听帆楼扁额,黄宾虹图

凭吊昌华,红荔湾头,蜃阁屹然。

念乩仙题馆,云来白鹤,留宾辖井,庭集青鸾。

东壁图书,西园杯杓,气象峥嵘势万千。

麻姑笑,洗荣华试看,沧海桑田。云烟。蠹简蟫篇。

只铁画、银钩三字传。

伴仲宣万感,元龙百尺,豪情拔地,健笔撑椽。

坐拥书城,门盈驷马,犹傍淮南大小山。

藏丹地,祝壑神呵护,毋憾宵迁。

(0)

上林春慢.癸酉公腊未尽半月作

树老号寒,天黯压檐,欲雪炉空无酒。

贾岛祭诗,梁园授简,工夫料量初就。

腊附待换,怎情绪、乱丝依旧。

不堪闻,是隔苑雨风,酿愁时候。乍阴晴、几番饤饾。

春消息、待漏陌头烟柳。

夙约比邻,新欢故国,娇心耐人重叩。

踏青伊迩,还等个、寻芳珍偶。

陇云深,数梅驿、一枝来否。

(0)

好事近.春暮种桐于普陀古塔侧,喜有生意

数尽落花风,绿意沈沈寒勒。

移得乳桐双树,露生机端的。

知稀何贵养琴材,弹开海天碧。

要把年年秋信,报山僧知得。

(0)

菩萨蛮

十年薄倖漂流惯。荼薇望断楼头眼。牵系到郎心。

征尘思浣襟。梦归枫叶黑。咫尺屏山隔。

鹦鹉傍前棂。呼人人不应。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