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初日上嶙峋,芝草琅玕别有春。
不用丹青图将相,只留岩壑待幽人。
高台初日上嶙峋,芝草琅玕别有春。
不用丹青图将相,只留岩壑待幽人。
这首诗描绘了云台山的壮丽景色与清幽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在朝阳下的雄伟景象以及山中特有的生机与宁静。
首句“高台初日上嶙峋”,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在山峰峭壁上的景象,用“嶙峋”一词形象地勾勒出山石的峻峭与不凡,同时“初日”二字则赋予了画面以时间感和动态美,仿佛能感受到阳光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山峦。
次句“芝草琅玕别有春”,转而描写山中的植被,以“芝草”和“琅玕”象征着山林间的珍稀植物和翠绿竹林,暗示了不同于外界的春天气息,这里的“别有春”不仅指季节的更替,也暗含了一种超脱世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意境。
后两句“不用丹青图将相,只留岩壑待幽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无需借助丹青之手来描绘英雄豪杰的形象,因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之中,尤其是那些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他们更能欣赏并融入这种自然之美。这里“岩壑”指的是山间的峡谷,而“幽人”则是指那些追求心灵宁静、远离尘嚣的隐士,他们才是最适合享受这份自然之美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既赞美了云台山的自然风光,又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张侯自是风骚将,画月裁云三百篇。
玉堂未许代王綍,聊作漫尉黄河边。
绿林豪客玩国宪,探丸境上如鹰鹯。
遣奴识天得秘策,一旦就戮逃无缘。
霞旌霜刃鼓雷发,凯旋夹路人骈肩。
元老闻之喜折屐,径入奏章丹扆前。
伫□黄纸飞敕来,金印如斗官九迁。
莫笑书生太疲软,时来亦许参凌烟。
厚德镇嚣浮,才高谢羁束。
所赋虽不均,而皆堪比玉。
此君非俗姿,终朝看不足。
客至亦忘归,袅袅茶烟绿。
竹边柳外,两两寒梅树。
疏影上帘栊,似却□、一枝横暮。
玉肌瘦损,有恨不禁春,萦冰佩,整风裳,怅望瑶台路。
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天晓酿幽香,正一霎、如酥小雨。
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