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描绘了送禅师归隐静寺的情景。"栗林霜下熟"写出了深秋时节,栗子在寒霜中成熟,暗示了丰收和季节的转换。"归摘禦穷冬"表达了对禅师能够采集栗实度过寒冬的祝愿。
"带月涉溪水"描绘了一幅夜晚送行的画面,月光洒在溪水上,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过山闻寺钟"则通过听觉,传递出山间寺庙的钟声,象征着禅师即将进入的清修生活。
"未嫌云衲湿"表达了对禅师不畏艰辛,甘于清贫的敬佩,"已喜野人逢"则流露出诗人遇见志同道合的隐士的喜悦。最后两句"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以杯渡典故,劝诫禅师不要像传说中的仙人那样消失无踪,希望他能在静谧的生活中留下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也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生性高閒,了不挂尘网。
家居蔡山下,景物尽幽爽。
山松何年植,老干已增长。
山云终日飞,秀气自飘荡。
山泉涓涓流,落涧有馀响。
山月隐隐出,澄辉透林莽。
生尝坐岩石,寂尔遗万想。
横琴试一弄,意外忽忘象。
千年几兴亡,六合一俯仰。
惟传太古声,犹在五弦上。
纯皇与圣帝,作乐理和畅。
志士及幽人,寄情多感怆。
于焉得深趣,不返而遂往。
铢石莫重轻,尺寻奚直枉。
清哉此标节,抑可劝乡党。
予生本静默,意味欲恬养。
偶然从宦游,百态殊鞅掌。
既无移时术,力软不能强。
亦有超世心,倦足欲焉往。
作诗持赠生,厚颜尤惘惝。
《赠蔡山王潜》【宋·吕陶】王生性高閒,了不挂尘网。家居蔡山下,景物尽幽爽。山松何年植,老干已增长。山云终日飞,秀气自飘荡。山泉涓涓流,落涧有馀响。山月隐隐出,澄辉透林莽。生尝坐岩石,寂尔遗万想。横琴试一弄,意外忽忘象。千年几兴亡,六合一俯仰。惟传太古声,犹在五弦上。纯皇与圣帝,作乐理和畅。志士及幽人,寄情多感怆。于焉得深趣,不返而遂往。铢石莫重轻,尺寻奚直枉。清哉此标节,抑可劝乡党。予生本静默,意味欲恬养。偶然从宦游,百态殊鞅掌。既无移时术,力软不能强。亦有超世心,倦足欲焉往。作诗持赠生,厚颜尤惘惝。
https://shici.929r.com/shici/awBZnKMe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