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苔生紫锦鳞,繁英碎点绣文茵。
攀翻曾被君王宠,摧落均沾天地仁。
明月关河千里共,春山风雨一番新。
长安陌上花如绮,多少人间自得人。
白石苔生紫锦鳞,繁英碎点绣文茵。
攀翻曾被君王宠,摧落均沾天地仁。
明月关河千里共,春山风雨一番新。
长安陌上花如绮,多少人间自得人。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落花(其四)》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春景图。首句“白石苔生紫锦鳞”,以白石生苔和紫锦般的花色相映,形象地展现了落花后的地面景象,犹如锦鲤游动于斑斓的锦缎之上。次句“繁英碎点绣文茵”进一步描绘落花如繁星般洒落在地面上,如同绣毯上的细碎花纹,富有诗意。
“攀翻曾被君王宠”暗指这些花朵昔日曾受皇家青睐,如今却落花飘零,流露出一种繁华落尽的感慨。然而,“摧落均沾天地仁”又传达出即使落花凋零,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与仁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理解。
“明月关河千里共,春山风雨一番新”借明月和风雨的意象,表达对时光流转、自然更替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长安陌上花如绮,多少人间自得人”,将视线转向现实生活,以长安街头如织的繁华景象,烘托出在世事变迁中,仍有自得其乐的人们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落花这一寻常题材,寓言人生荣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纷何速,空岩幽自明。
使君怜远客,高会有馀情。
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时休远行。
楼前山色青如鬟,楼高夜映心斗寒。
推窗纵目纳吟思,倚槛爽气生眉端。
荒烟宿霭迷野甸,古崖怪石横惊湍。
城孤下瞰天蘸碧,日永坐听风鸣銮。
登临独慨城郭是,把酒一酹还三叹。
虽未如元龙高卧之百尺,已不减庾公步月之游观。
又何须黄鹤霄汉之浩渺,亦可想岳阳烟水之弥漫。
岿然独立贺江许,已矣楼中沸歌舞。
胜境无诗亦可羞,谩自檐楹庇风雨。
望云人远迹生尘,祇有江流自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