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
塔庙宗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
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
塔庙宗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
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诗人以此开篇,借景抒情。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描绘宝林寺的幽深与古老。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历史的沧桑与文人的墨香交织。塔庙宗其巅,规模称壮哉,表现出寺院建筑的宏伟与气势。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禅堂内外的宁静与庄严氛围。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夜晚时分,钟声与月光交辉映衬出一片宁谧。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诗人在此环境中沉思往事,感慨万千。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抒写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时光易逝,景色难留,表达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个人境遇与年华的流逝,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幸得在这清净之地居住,与高僧为伴。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通过聆听佛教教义,以净化心灵,祈求平安。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表达出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与对精神寄托的永恒愿望。
这首诗通过宝林寺的景物和历史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以及个人心灵寻求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愿望。
金吾驰骑东复西,督兵万指平沙堤。
传言筑路拜新相,恐与九衢同一泥。
夜来上在蓬莱宿,手写姓名符梦卜。
连诏黄门下北扉,趣草赞辞登力牧。
平明剑佩罗东阁,大字满行书德业。
谒者长言告紫宸,感召一庭和气合。
上心喜曰予良弼,未谢急宣令直笔。
群吏迎归政事堂,指顾之间歌画一。
午漏初移催入马,宝带盘腰印垂胯。
归来冠盖烂盈门,异口同音贺太平。
两株芳蕊傍池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晓妆无力燕支重,春醉方酣酒晕深。
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客行归故乡,依依一邻叟。
把酒向我言,重叹生不偶。
大男年二十,前年方娶妇。
府帖点乡兵,井邑备攻守。
万骑声撼天,战骨今欲朽。
小男年十三,娇痴犹恋母。
所恃惟此儿,未忍辄笞殴。
垂白力耕耘,一饭仅充口。
东邻数十家,兵火十无九。
西邻破茅屋,萧然一无有。
悍吏猛索租,摧剥及鸡狗。
嗟子行四方,颇亦闻此否。
偶述邻里情,勿讶言语丑。
老妇洗瓦盆,呼儿进畦韭。
愿子姑暂留,为我进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