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重叠树微茫,回首清源道路长。
僧屋数椽临野水,人家一半住山乡。
龙归洞口云烟湿,麝过林间草木香。
随处停骖问民俗,不知归鸟背斜阳。
峰峦重叠树微茫,回首清源道路长。
僧屋数椽临野水,人家一半住山乡。
龙归洞口云烟湿,麝过林间草木香。
随处停骖问民俗,不知归鸟背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交城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峰峦重叠树微茫",展现了路途上山势起伏、树木朦胧的景象,给人以深远而迷茫之感。"回首清源道路长"则表达了诗人对来时路的回顾,以及对前方未知路程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僧屋数椽临野水,人家一半住山乡",细致描绘了沿途的村庄风貌,僧舍依傍着田野上的溪流,而半数人家则坐落在山脚下,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龙归洞口云烟湿,麝过林间草木香"运用了象征和比喻,龙归洞口的云雾缭绕,暗示着神秘而深邃的自然环境,而麝香飘过则增添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寓言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随处停骖问民俗,不知归鸟背斜阳",诗人停下马车,向当地百姓询问风俗民情,全然沉浸于民间生活之中,直到夕阳西下,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交城道中的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沉思与感悟。
薄翠含颦,明波濯盼,东风初茁兰芽。
幽怨如丝,缠绵袅入琵琶。
轻烟不障鸳鸯梦,展湘屏、暖玉鸦叉。
最无情、一曲离歌,一霎天涯。
画楼寂寞重相问,有仄襟燕子,语过窗纱。
枕角灯昏,不教断梦留他。
更堪亸鬓横箫地,但濛濛、堕絮飘华。
问今宵,月在谁边,春在谁家。
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
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
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
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
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
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
蚩尤虽善兵,轩皇治方恢。
且操苇炬明,泚笔图黄能。
我惜西家姝,揽镜彫华姿。
丱年手植杨,十度见成丝。
厄地多雪霜,墐守亦匪辞。
明霱浮远嵎,华运今何时?
身犹浣衣役,名悔采桑知。
复难恃容饰,翻使铭慎持。
燕羽不借风,能择山川飞。
匏瓜无蹇脩,太漠援灵期。
万㝢方就昏,佛天止明水。
郁蒸松气香,到地与云委。
使我禦雪衣,融然渍春蕊。
孤岩虚有心,向我定无诡。
安计六合寒,物质正愁毁。
閒房留晚飧,殊蔬列箪簋。
饮啄有正参,乌能听唇齿?
草木资腐肠,留蜕亦同死。
何以历劫身,不坏大雄氏。
离相求庄严,终难语言似。
儒墨虽异根,居恒重端始。
呓词积万厨,缄舌了以理。
青衲同舞裳,闻言揭灯起。
高幢翻乱星,不动自芒屣。
弹指穿百墙,续醉更添酏。
蠢蠢四宇虫,匿入磬声底。
既饱吾且行,因缘谢悲喜。
须知一寸烛,已抵两砖晷。
门限分天人,出关即千里。
回顾芙蓉巢,檀霞冒龙觜。
《晚投阿育王寺住僧禹九留饮玉几松堂二十韵》【清·姚燮】万㝢方就昏,佛天止明水。郁蒸松气香,到地与云委。使我禦雪衣,融然渍春蕊。孤岩虚有心,向我定无诡。安计六合寒,物质正愁毁。閒房留晚飧,殊蔬列箪簋。饮啄有正参,乌能听唇齿?草木资腐肠,留蜕亦同死。何以历劫身,不坏大雄氏。离相求庄严,终难语言似。儒墨虽异根,居恒重端始。呓词积万厨,缄舌了以理。青衲同舞裳,闻言揭灯起。高幢翻乱星,不动自芒屣。弹指穿百墙,续醉更添酏。蠢蠢四宇虫,匿入磬声底。既饱吾且行,因缘谢悲喜。须知一寸烛,已抵两砖晷。门限分天人,出关即千里。回顾芙蓉巢,檀霞冒龙觜。
https://shici.929r.com/shici/sY7e5GLF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