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初收,野波清浅明如镜。荻花千顷。
细响穿幽径。半杵晨钟,欲被风吹冷。听来近。
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
小雨初收,野波清浅明如镜。荻花千顷。
细响穿幽径。半杵晨钟,欲被风吹冷。听来近。
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
这首《点绛唇》由清代诗人杨琬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自然景致宁静而清新的画面。
首句“小雨初收”,点明了天气刚刚放晴,雨后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接着“野波清浅明如镜”一句,以“如镜”形容清澈的湖面,形象地展现了雨后湖水的平静与明亮,仿佛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映照着四周的景物。
“荻花千顷”描绘了广阔无垠的芦苇荡,芦花随风轻轻摇曳,细小的声音穿透幽静的小径,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细响穿幽径”中的“细响”不仅指芦花摇动的声音,也暗示了清晨的宁静与和谐。
“半杵晨钟”则引入了寺庙的元素,晨钟声在微风中回荡,似乎在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这里的“欲被风吹冷”并非实指温度的变化,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晨钟声在清风中的悠扬与飘渺。
最后,“听来近。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将视线引向远处,寺庙隐藏在松树的顶端,玉塔的倒影在水中显得格外玲珑剔透。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蕴含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清晨大自然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禅意与和谐,是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
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
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
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
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