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梦浑无迹。芳径苔痕积。一帘飞絮正愁人。
寂寞红芳,深护绿荫新。凭栏惆怅春何在。
顿觉流光改。
饯春时节几多愁,遥指吴淞,天际盼归舟。
东风吹梦浑无迹。芳径苔痕积。一帘飞絮正愁人。
寂寞红芳,深护绿荫新。凭栏惆怅春何在。
顿觉流光改。
饯春时节几多愁,遥指吴淞,天际盼归舟。
这首《虞美人·春去》由清代诗人陈素贞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逝去的哀愁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东风吹梦浑无迹”,开篇即以东风起兴,暗示春意渐逝,梦境般的美好时光仿佛随风飘散,无处寻觅。“芳径苔痕积”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去后的寂寥景象,小径上青苔覆盖,象征着生机的消退和时间的流逝。
“一帘飞絮正愁人”一句,将视线聚焦于飘落的柳絮,它们在空中轻盈地舞动,却也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柳絮的飘零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离去,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寂寞红芳,深护绿荫新”两句,通过对比红花与绿叶,表现了春去后自然界的冷清与新生之间的矛盾。红花虽已凋零,但绿叶依然茂盛,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规律,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延续的希望。
“凭栏惆怅春何在,顿觉流光改”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去的无奈与伤感,站在栏杆前,心中满是对春天的怀念,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再。
“饯春时节几多愁,遥指吴淞,天际盼归舟”则是全词情感的高潮。在送别春天的时刻,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遥望着远方的吴淞口,期盼着能有一艘归来的船只,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春回天际,见柳眼翠窥,梅腮粉腻。
日庆三阳,时逢千载,帷幄挺生元帅。
亘古抚今忠义,天下安危注意。
负英伟,信功高耿贾,勋侔霍卫。和气。
东风里,楼阁五云,玉帐环珠翠。
庙食真扬,人怀邵父,当代虎臣难比。
拟把倩桃为寿,莫惜金花沉醉。
受阃寄,佐君王神武,复恢舆地。
乃翁爱书书满楼,万轴插架堪汗牛。
乃翁爱梅梅绕楼,千年老干如苍虬。
梅护群书俗尘绝,书对梅梢滋味别。
有时掩卷静倚阑,檐角一枝擎淡月。
雁行编简相从久,笔砚收功竟无负。
儿孙登楼凛生敬,谓此梅花乃先友。
一新丹雘焕枅栱,黄卷依然对姬孔。
汲泉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
袍香青紫云路同,盛事何翅继乃翁。
后来应有跨灶者,百花头上文正公。
吾知乃翁好梅意,不独区区为名第。
霜飙天地惨无色,谁得东皇第一义。
惟梅气禀独超卓,首送春风入书幄。
对之心地悟理学,此是天民尹先觉。
《寄题长溪杨耻斋梅楼楼乃其先世读书之所》【宋·陈鉴之】乃翁爱书书满楼,万轴插架堪汗牛。乃翁爱梅梅绕楼,千年老干如苍虬。梅护群书俗尘绝,书对梅梢滋味别。有时掩卷静倚阑,檐角一枝擎淡月。雁行编简相从久,笔砚收功竟无负。儿孙登楼凛生敬,谓此梅花乃先友。一新丹雘焕枅栱,黄卷依然对姬孔。汲泉不是灌梅花,培养君家读书种。袍香青紫云路同,盛事何翅继乃翁。后来应有跨灶者,百花头上文正公。吾知乃翁好梅意,不独区区为名第。霜飙天地惨无色,谁得东皇第一义。惟梅气禀独超卓,首送春风入书幄。对之心地悟理学,此是天民尹先觉。
https://shici.929r.com/shici/2ySps9gp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