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
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
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
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
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
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
蚩尤虽善兵,轩皇治方恢。
且操苇炬明,泚笔图黄能。
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
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
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
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
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
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
蚩尤虽善兵,轩皇治方恢。
且操苇炬明,泚笔图黄能。
此诗描绘了旱季的异常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忧虑。首句“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开篇即点出忧愁情绪,巫咸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神灵,无法束缚,暗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控。接着,“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形象地描绘了云朵如枯朽之物,导致房屋倒塌的景象,表现了旱灾的严重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哀鸣,树木的喧嚣与地缝的呻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随后,“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描述了蛇龙等生物在灾难中趁机而动,不顾天灾的惨状,暗喻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与无助。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则展现了壮士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悲伤,他们手持长剑,却无法改变现状,内心充满了凄凉与迷茫。接下来,“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通过观察孤鹙鸟不敢飞向危险的高台,象征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恐惧与退缩。
最后,“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期待旱灾早日结束,消除人间的猜疑与不安。而“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则反映了作者在密室中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于连枕头和床席都沾满了灰尘,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煎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旱灾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日密畏前境,渊明欣故园。
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
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
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
西州行路日萧条,执手伤怀不自聊。
故子故乡终念返,岂能无意冶城潮。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