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三》
《旱夏纪异诗五章·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

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

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

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

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

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

蚩尤虽善兵,轩皇治方恢。

且操苇炬明,泚笔图黄能。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旱季的异常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忧虑。首句“巫咸不可絷,蹙然忧中来”开篇即点出忧愁情绪,巫咸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神灵,无法束缚,暗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控。接着,“奔云等枯朽,拉使城屋摧”形象地描绘了云朵如枯朽之物,导致房屋倒塌的景象,表现了旱灾的严重性。

“助以万木喧,地窍噫之哀”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哀鸣,树木的喧嚣与地缝的呻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随后,“蛇龙起乘势,罔恤天蒙灾”描述了蛇龙等生物在灾难中趁机而动,不顾天灾的惨状,暗喻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与无助。

“壮士按长剑,凄心荡无回”则展现了壮士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悲伤,他们手持长剑,却无法改变现状,内心充满了凄凉与迷茫。接下来,“目摄孤鹙飞,未敢登危台”通过观察孤鹙鸟不敢飞向危险的高台,象征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恐惧与退缩。

最后,“旦暮俟廓清,广泯群生猜”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期待旱灾早日结束,消除人间的猜疑与不安。而“忍言密室中,枕席扬尘灰”则反映了作者在密室中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于连枕头和床席都沾满了灰尘,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煎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旱灾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怀古二首

日密畏前境,渊明欣故园。
那知饭不赐,所喜菊犹存。
亦有床座好,但无车马喧。
谁为吾侍者,稚子候柴门。

(0)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西州行路日萧条,执手伤怀不自聊。
故子故乡终念返,岂能无意冶城潮。

(0)

咏菊二首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0)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宿木瘤僧舍明日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0)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二——御沟

渺渺金河涨欲平,数支分绿报清明。
常萦辇路漂花去,更引流杯送酒行。
静见金舆穿树影,清含玉漏过墙声。
衰颜一照自多感,回首江南春水生。

(0)

次韵杏花三首

只愁风雨劫春回,怕见枝头烂熳开。
野鸟不知人意绪,啄教零乱点苍苔。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