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景申秋八首·其三》
《景申秋八首·其三》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

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0)
翻译
屋檐下的雨滴声沉重,窗户上的雨点密集敲打。
枕头斜倚着竹席滑落,窗帘摇动使案头灯翻侧。
想叫醒梦魇中的孩子却很难,吟诗时丫鬟也显得苦恼烦闷。
强迫自己入睡终究难以成眠,闲躺着暗暗消磨着心神。
注释
嗢嗢:形容雨滴声沉重。
檐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丁丁:象声词,形容雨点敲击声。
窗雨:打在窗户上的雨。
枕倾:枕头倾斜。
筒簟:圆筒形的竹席。
滑:滑落。
幔飐:窗帘随风摇动。
案灯:书桌上的灯。
唤魇:唤醒做噩梦的人。
儿:孩子。
难觉:难以醒来。
吟诗:作诗,吟诵诗歌。
婢:旧时指女仆。
苦烦:感到烦恼。
强眠:勉强自己去睡觉。
终不著:最终还是睡不着。
闲卧:闲暇时躺卧。
暗消魂:心中暗暗消沉、失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夜思绪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境和动听的声音,传达出诗人在深夜难以入睡、心绪万千的情感状态。

“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两句描写了夜晚屋外细雨如丝,滴落在窗棂上的声音,让读者仿佛能够聆听到那清脆的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景。

“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则是室内的情形。诗人用了几个器物来烘托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如同枕头轻轻倾斜、筒簟(一种古代器具)滑动的声音,以及窗幔随风飘摇,案上灯光摇曳不定。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焦虑与不安。魇是指做恶梦,而诗人却难以从中清醒过来;吟咏诗书但也不能减轻内心的烦躁。

最后,“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失眠之苦和精神上的消耗。尽管勉强自己想要入睡,但终究无法如愿;而在无聊的躺卧中,时间悄然流逝,甚至连精神也随之消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与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不安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倾杯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圆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0)

寒意

岭南霜不结,风劲是霜时。

日落晚花瘦,山空流水悲。

栖鸦寻树早,冻蚁下窗迟。

季子家何在,衣单知不知。

(0)

观棋

秋风动江皋,吹落鸥鹭影。

先生江湖心,收作目中景。

庭深树阴好,门掩禽语静。

一声寂寞中,恍若隔人境。

胸中兵十万,临敌暇且整。

敛之塞成皋,纵去举鄢郢。

仆方栖会稽,蹇足未得骋。

中原倘相逢,亦有凭轼请。

(0)

八字桥

二灵山下湖光润,八字桥头河水分。

此是江东最佳处,近来风景不堪闻。

(0)

秋波媚·其一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0)

舟中作二首·其一

娥江西路石帆东,身寄鸥波浩荡中。

叠叠沙痕留浦岸,疏疏日影透渔篷。

诗人无复同盟在,酒债何时一洗空。

已迫耄年宜易感,人生五十即称翁。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