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白。正三泖湖边,枯苇初织。
采捕郎移,小艇呼灯争觅。
腹芒输海双螯绣,听爬沙、重寻无迹。
西风珑畔,香粳偷饱,内黄凝液。便日日、山厨捧出。
胜夜照浑河,凿冰求得。剖向雕盘,朱橘香苞同色。
登高遍插茱萸罢,最思量、剩匡狼籍。
江乡风味,如今但有、梦寻疏荻。
秋宵月白。正三泖湖边,枯苇初织。
采捕郎移,小艇呼灯争觅。
腹芒输海双螯绣,听爬沙、重寻无迹。
西风珑畔,香粳偷饱,内黄凝液。便日日、山厨捧出。
胜夜照浑河,凿冰求得。剖向雕盘,朱橘香苞同色。
登高遍插茱萸罢,最思量、剩匡狼籍。
江乡风味,如今但有、梦寻疏荻。
这首清代词作《桂枝香·蟹》以秋夜月色为背景,描绘了太湖周边的景色和蟹的丰收景象。"秋宵月白"四字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渲染出宁静而皎洁的氛围。"三泖湖边,枯苇初织"则展现了湖畔的萧瑟秋意,与蟹的出场形成鲜明对比。
"采捕郎移,小艇呼灯争觅"生动描绘了渔民们在月光下忙碌地寻找螃蟹的情景,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对美食的期待。接下来的"腹芒输海双螯绣,听爬沙、重寻无迹"细致描绘了蟹的形态和活动,形象地写出蟹的诱人之处。
"西风珑畔,香粳偷饱,内黄凝液"进一步描绘蟹与稻米的搭配,以及蟹肉的鲜美。"便日日、山厨捧出"表达了对每日都能品尝到美味螃蟹的满足。"胜夜照浑河,凿冰求得"则将江南冬季捕蟹的场景引入,增添了词作的地域特色。
"剖向雕盘,朱橘香苞同色"描绘了蟹与橘子的色彩对比,展现出丰盛的宴席。"登高遍插茱萸罢,最思量、剩匡狼籍"借茱萸节的习俗,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蟹宴的热闹。
最后,词人感叹道:"江乡风味,如今但有、梦寻疏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只能在梦中追寻那些疏落的芦苇间与蟹相关的记忆。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寄托。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相送临汉水,怆然望故关。
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
语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
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