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忠臣比干的墓地的吊唁,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良遭遇不公、忠诚无处施展的深沉感慨。诗中的“殷辛帝天下,厌为天子尊”指的是商纣王暴虐无道,连比干这样忠心耿耿之臣也被诛杀,可见其统治之残酷。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则描绘了国家法制废弛、品行善恶不再有所区分的混乱景象。接着,“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强调了当时佞臣得宠而忠臣遭祸的严峻现实。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用虎不食子喻指人类缺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而“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则是对比干含冤而死、未能得到昭雪的哀叹。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遗骸不被天地所化融的哀愍之情。最后,“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则是诗人亲临比干墓前,对其进行吊唁,并沉思君臣之间的忠信与背叛,质疑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还有谁敢于讨论忠信之事。
整首诗语言凝炼、情感深沉,通过对古代忠良遭遇的反思,抒发了对于人心冷暖、世道险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