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日登上滑台所见所感。开篇即以“台高秋已暮”设定了凄清的氛围,旅人独自一人,心中充满对故土的思念,却又感到无趣,这种矛盾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诗人通过“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一句,勾勒出历史上的战乱与民族迁徙的景象,强调了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接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则透露出诗人对战争策略和边防安全的关注,以及现实中的兵戈频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的战争状态感到的忧虑与无奈,同时也在肯定着山河的坚固不易侵犯。
接着,“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一句,显示出诗人虽然在闲暇时刻喜欢登高望远,但却又因为触景生情而感到悲哀。旅途中的居所也让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的忧郁心境,以及对远方船帆的向往。而“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北风无边际,象征着思念与寂寞;南雁则是秋天常见的象征,但数量不详,似是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未知。
最后,“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渴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赞美。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深邃氛围之中。
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
军书插鸟羽,戍垒候狼烟。
渭水秋风夜,岐山晓雪天。
金鞿驰叱拨,绣袂舞婵娟。
但恨功名晚,宁知老病缠。
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
壮士埋巴峡,孤身卧海壖。
安西九千里,孙武十三篇。
裘叹苏秦弊,鞭忧祖逖先。
何时闻诏下,遣将入幽燕。